9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为什么产业升级也不能解决目前的经济问题?

陌上花
122个点赞 👍

谢邀,这个问题的原因我其实讲过很多次了:这几十年里创造性破坏创造出的新岗位少于摧毁的老岗位,恶化了贫富差距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年)对企业家研究最有影响力,他发展了马歇尔的理论。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也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他称之为“创造性破坏”)。他认为,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而非古典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均衡和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始作俑者。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
熊彼特首次突出企业家的创新性,但是他认定企业家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他认为, 一个人由于“实现新的组合”而成为企业家,“而当他一旦建立起企业,并像其他人一样开始经营这个企业时,这一特征就马上消失”。因此,企业家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状态。按照他的定义,一个人在他几十年的活动生涯中不可能总是企业家,除非他不断“实现新的组合”,即:不断创新。简言之,创新是判断企业家的唯一标准。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创造新的结构。而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文化发展中的一对突出矛盾。
五六十年前,“创造性破坏”这一颇具颠覆性的概念提出之时,人们为之震惊。如今,全球经济所破坏和创造的巨大价值完美地印证了这一前瞻性论断。可以说,创造性破坏的力量还在不断增强,业已成为主流经济论述中的重要核心概念。


以交通工具为例,过去汽车通过福特的破坏式创新,摧毁了马车行业,但同时创造出的就业岗位远远大于摧毁的岗位。现在电车正取代油车,而前者因为结构更加简单,其创造出的岗位肯定远小于摧毁的岗位。

编辑于 2023-10-04 17:28・IP 属地广东
Deep Van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