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为什么关于皇汉的话题突然多起来了?

physhhliu
749个点赞 👍

皇汉这个标签有点像早年的“五毛”。

可能有些朋友还记得,五毛这个头衔最初的含义是“拿了政府的钱,昧着良心在网上说话,每发一贴给五毛钱”的意思。

也就是说,它最初其实是一个具有负面含义的标签,这个标签最初是那些与建制派论战之人给建制派扣上的一顶帽子,其作用是标记对方,将对方的言论定性为“拿钱办事”,用诛心的方式否定对方的观点。

说实话,这个标签早期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你只要把对方的言论定性为拿钱办事,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直接绕过对方言论中的逻辑,直接从动机上瓦解对方。

建制派也确实曾经一度被这个标签打的抬不起头来,以至于这个标签在海外都有相当的知名度。

但是久而久之,随着殖人逆民在互联网上横冲直撞,大搞赛博沙文主义,企图把持和垄断话语权,搞一言堂,把所有和他们意见不合的人统统打为五毛。

这样的行为导致了两个后果:

1.滥发五毛帽子的结果,是把越来越多的人推到了他们的对立面,替对方建立了统一战线,壮大了对立面的力量,哪怕是那些未必就完全赞同建制派观点的人,仅仅因为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也被扣上了五毛的帽子,比如民族主义者。

2.给了所有与他们观点不同的人一个进行敌我识别的标记,这样的标记让那些与他们不对付的人可以在论战发生时迅速找到自己的战友,划分敌我,进入阵地,展开对抗。滥发五毛帽子,实际上是替对方实现了组织和动员。

结果就是五毛这个头衔最初的负面含义被迅速淡化,反而成了建制派及其临时战友之间一种共同分享的身份标签,那些被打上五毛标签之人反而从这个共同的标签中找到了归属感,而与归属感一并到来的,则是同仇敌忾和众志成城。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舆论场对五毛这个标签彻底脱敏,大量参与互联网论战的人开始自称五毛,甚至引以为傲,五毛这个标签的负面含义基本消失,反而成了一种集体认同,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度横行互联网的逆民殖人遭遇重创,五毛越打越多,最后甚至出现了“自干五”这种对五毛标签的终极解构,自干五这个标签的内涵“自带干粮替建制说话”居然成了一种自豪感的来源,以至于五毛一词登堂入室,人人与有荣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

你给对方扣上的五毛标签反而成了对手凝聚自身的有力工具,不仅没有削弱对方反而壮大了对方,估计这是那些发明五毛一词的人所始料未及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从人类历史上看,外界强加的耻辱性标签,反而成了被施加标签群体的集体认同来源,最后甚至成了一种荣誉身份,从避之不及的烙印变成了人人争戴的勋章,这种现象其实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不止一次。

举几个例子。

比如“泥腿子”这个头衔,最早是大地主和脱产文人阶层对体力劳动者的蔑视性称呼,意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泥足深陷,腿上长期沾着泥巴。可是随着近代以来社会革命的蓬勃发展,这反而成了穷苦人群体的集体认同标签,自称泥腿子成了一种自豪感来源,意味着自己属于旧时代被压迫的一方,后来参与了社会革命,是革命者的一员,从龙有功,类似的头衔还有“穷鬼”。

再比如“刁民”这个头衔,刁民最初是官员对维权群众的蔑称,现在反而成了互联网舆论场中对社会政策不满之人或者维权群体的集体身份认同,我本人曾经亲耳听到有离职人员在劳动仲裁的时候亲口对自己的老东家说“你别这么看着我,我们刁民是这样的,干活就得拿钱,没钱就不干活”,类似的头衔还有“屁民”。

还有诸如“臭老九”这个头衔,这个头衔曾经是社会运动时期对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蔑称,当时就连初中文化的技术人员也被扣上了臭老九的头衔,诸如萧光琰,赵九章,束星北,叶企孙,蔡希陶这类高级知识分子更是难以幸免,而拨乱反正之后,曾经被扣上臭老九帽子反而成了对个人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的一种认可,越是曾经被扣上臭老九帽子,越说明学术水平高超,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人争相自称臭老九,并且以回顾自己曾经因臭老九身份而被批斗打压经历为荣,类似的例子还有“右派”“反动学术权威”。

从海外来看的话,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无套裤汉”这个头衔,它最初指的是发起革命运动的市民阶层,是贵族对市民的蔑称,因为市民买不起贵族穿的套裤,所以叫“无套裤汉”,后来反而成了革命者的标志。

尼德兰革命期间的“海上乞丐”这个头衔,最初是西班牙帝国对造反的尼德兰民族主义者的蔑称为乞丐,后来乞丐一词反而成了尼德兰民族主义者自豪的称呼,当时尼德兰革命者直接喊出了“乞丐万岁”的口号,尼德兰革命者将自己的陆军称为森林乞丐,将海军称为海上乞丐,骁勇的海上乞丐屡屡重创西班牙帝国海军,打出了荷兰海军的赫赫威名,乞丐们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是成功掠袭了46艘满载金银的西班牙帝国宝藏舰队,乞丐们获胜之后穿金戴银,将这次胜利称呼为“伟大乞讨”。

还有其他一些例子,比如犹太人曾经被德国强迫戴上黄色六芒星标志以区别身份,现在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居然天天戴着这玩意招摇过市,再比如他们的老对手巴勒斯坦人的方格子头巾,曾经被视为极端主义和恐怖分子的标志,现在凡是看不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欺压的人都戴上这玩意表明态度,还有织田信长被比睿山的和尚称为佛敌,魔王,于是织田信长直接自称第六天魔王,然后一把火把比睿山烧了,把秃驴们杀净,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

这类例子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从欧美奇幻文学和神秘学的角度来看,此类给予对方的蔑视性称呼其实很有一种“真名”的意思在里面,据说神明和魔鬼的力量就来自于其真名,因为真名定性了其本质,界定了其边界,赋予了其权能,因此真名对神魔而言极其宝贵,是神魔最珍贵的秘密。

同样的,此类蔑视性称呼实际上也是给某一群体界定了特质,划清了身份,使得对方可以凭借这种身份迅速实现内部团结并组织起来,进而赋予了对方力量。

目前来看,拜诸如乌尔善,萍乡,未圣等人等事所赐,皇汉一词,已经逐渐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实现了脱敏,它最初的蔑视性乃至侮辱性内涵正在迅速淡化,逐步演变成汉民族主义者实现敌我识别和集体认同的重要标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这个身份标签中找到了归属感,他们逐步觉醒,并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与千千万万自己的手足血亲息息相关,我们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是一个更广泛,更宏大的共同体的一部分。

滥发皇汉帽子的结果,是自称皇汉已经逐渐在变得理直气壮了起来。

我皇汉也,不与团劫之号谥。

你要我顾全大局?不!我才是多数,我才是大局!

所以我要万分感谢那个发明了皇汉一词,并用它来给我们扣帽子的那个人,不论你最初的动机是什么,客观上你给汉民族主义者赋予了一个能够迅速找到同伴,识别敌我,还如此好用,如此简易的标签,谢谢你赋予了我们真名,谢谢你给予了我们权能,谢谢你加强了我们内部的凝聚力。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这让人想起了著名RTS游戏《家园》系列的剧情,古代希格拉人在与泰坦人争夺银河霸权的时候落败,家园希格拉星被毁灭,残存人口被流放到沙漠星球卡拉克,他们遗忘了自己的过去,遗忘了知识和科技,遗忘了历史,遗忘了文明。

获胜的泰坦人将希格拉人蔑称为“库申人”。

希格拉人只能从零开始再度建立文明,他们再一次跨越了从石器时代到工业革命的过程,直到探险队在沙漠中找到了古代的文物,他们才一点点拼凑出了自己的过往,找到了自己失落的过去,并下定决心团结起来,回到自己的家园。

经历无数惨烈的流血牺牲和浴血战斗,希格拉人回到了家园并击败了曾经将自己踩在脚下的泰坦人,此时曾经作为一个蔑称而存在的“库申人”头衔反而被被回归的希格拉人自己捡了起来,拍了拍灰,戴在头上,因为这个头衔意味着游子归乡,触底反弹和白手起家,它已经不再是蔑称,而充满了自豪。

所以我现在还挺喜欢皇汉这个头衔的。

再多说两句,这些例子不仅启发了我们的思路,还警示了我们,所有汉民族主义者都应该牢记这么几点,以防我们重蹈覆辙:

1.争论发生之时,应尽可能一事一议,就事论事,有理有据,不要乱搞扣帽子那一套。因为你根本无法预料你随手递出去的哪一顶帽子,可能就成了对方的标签,而对方借着这个标签会做出什么事来,就不在你的掌控范围内了,就像发明皇汉一词的那个人一样,他绝对料不到汉民族主义者反而靠这个头衔凝聚了起来。

2.不搞一言堂,应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不能搞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那一套,否则会把很多人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不要替对方建立统一战线,不要帮对方集结更多盟友,要坚持孤立敌人,壮大自身的基本方针,能群殴绝不单挑,任何人,包括其它民族的人,只要愿意为不公正的社会政策发声,只要愿意接受不分民族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取消超国民待遇和血统论政策的理念,那就是同一条战壕里的队友。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替代方案,比如将以民族为区分的加分政策,改为给低收入人群的子女一律加分,抹平高收入人群的教育资源优势,比如将以民族为区分的食品补贴政策,改为给贫困人口一视同仁的食品补贴政策,我想此类政策没有任何人会反对。简而言之,只要愿意和睦相处或者至少是不公开反对我们,我们就应该敞开怀抱拥抱他们,接纳他们,争取他们。

3.月盈则亏。极盛之时,衰亡之始,历史上很多人给对方扣帽子的时候,都是仗着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时,企图以势压人,为所欲为,比如西班牙帝国给尼德兰民族主义者扣乞丐帽子,比如苏联当年给东欧民族主义者扣反社帽子,比如当年反建制派给意见不同之人乱扣五毛帽子,其结果无一不是让自己直接从巅峰滑落,甚至成了过街老鼠。而皇汉一词出现的时候,也是团劫理论最猖獗,甚至主体民族赎罪论,嫁妆论等反动邪说最盛行,对汉族的民族意识打压最强烈的时刻,皇汉应该吸取这一教训,即使有朝一日我们身处优势,也应该居安思危,警惕自省,遇事多持正,讲理,论据,不搞仗着优势地位以势压人那一套,绝不透支来之不易的优势地位,不犯历史上那些蠢货曾经犯过的错误。

编辑于 2023-12-12 14:01・IP 属地云南
托卡马克之冠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