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通缩根本不值得一提,需求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
今天上午央行和发改委召开了发布会,说“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确还存在不少困难挑战,中国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次发布会中,至少央行和发改委承认我们确实面对一个坎,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需求不足。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工业大国,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足够养活半个地球人,对于工业大国而言,生产商品往往不是多么复杂的问题,最难的是销售商品,怎么样才能把生产多余商品销售出去呢?
此时就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扩大内销,另一个是加大外销。先说内销,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消费力被严重透支,我也想从每天吃面变成每天吃饺子;每个人都希望从80坪的房子搬到160的大平层;是个人都想换好车,实在是兜里没钱,资金不允许啊。
当前国内房地产已经透支了太多购买力,再叠加三年疫情让大家都没挣钱,银行卡比脸还干净,社会有效购买力不足,你让大家去旅旅游、消费一下线下电影院和餐饮还行,你让大家买房买车买电子产品,那是真没钱。所以我们看到当下旅游市场火热,但真正能带动经济的大件消费那是一个都不行,内需需要养精蓄锐,进入一轮赚存款的周期了!一两个人开始努力存钱没有关系,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存钱还贷,这就会进一步导致社会消费不足,内需短期三五年根本不可能回暖!
再说出口,外贸曾经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力,从83年开始一直都在增长,但是在今年,却开始下滑了。

前段时间抖音有个博主在美国沃尔玛寻找中国制造的商品,结果寻遍了服装、小商品和家电,发现没有几款made in China的产品,大多数商品都来自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越南等等小国家,可以看出来这一轮美国脱钩中国制造的想法格外强烈。

在美国这种强脱钩政策之下,今年我们对美出口的贸易额大幅度减少,前7个月出口额同比开始跳水式下滑。

所以当前的状况就是内需不举,外需脱钩,经济基本面受到了很强的压制,这种状况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缓解,因为内需还可以通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税降费来稍微缓解,但外需主要由其他国家决定,不由我们的意志而转移。在这种供应过剩、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市场会出现以下变化
第一、销售端掌握绝对话语权,比如李佳琦
为什么近几年直播行业风生水起?为什么网红行业越来越赚钱?
对于99%的工业企业而言,生产商品往往不是最难的,销售商品才是,大家产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掌握了销售渠道,就是主要利润来源,所以我们看到花西子79元的销售价格,63元都付给了销售渠道,自己最后的利润只剩4元,这利润率就已经达到30%,算是非常赚钱的业务了。

第二、社会整体收益率降低,企业开始向外转移因为产品供应充足,毛利率就会很低,市场真正能赚钱的只有两种企业,一种是有产品壁垒的,这个就不用说了;另一种是打造品牌价值,靠营销挤压竞争对手,自己寡头垄断的,比如各位日常用到的洗衣液、洗发露、香皂、肥皂等等一切日常用品,是不是只用几个固定品牌?
除了这两类企业之外,其他行业就是充分低价竞争,大部分收益给了中间销售渠道,自身收益率很低,这就迫使很多企业转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目前在这些地方开厂的大多是中国人,甚至产业链都在中国,直接把中国商品运到那边,换一个品牌和标签,然后再出口到欧美。
短期来说,这种操作确实绕开了欧美的脱钩,同时让中国老板们赚钱,但长期来说还是很容易出现产业链的集体转移,后面生产链就真去了国外再也不回来了,留下的就业机会更少。第三、陷入螺旋式下滑
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房贷利率为0,借钱不需要偿还利息,你还会提前还房贷吗?可能很多人觉得傻子才会提前还贷吧,通胀都不知道几个点,0利率我肯定无限借贷啊!
实际上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状况,社会依然会大规模提前还贷,因为你找不到可以赚钱的渠道,你的所有投资都有亏本的可能,房价会开始大幅度下跌,先是跌掉你的首付,然后你的房价还没有负债值钱。
当初日本就经历过这种状况,整个社会0利率,但是企业依然大规模偿还负债,不再扩张、不再招人、社会停滞不前,最终成为日本失去的30年,直到最近才有复苏的影子。
2022年之前的中国跟1990年前的日本非常像,都坚信房价只涨不跌,都出现了年轻人失业率上升的问题、都是贸易顺差国家,都是面临需求不足,可以说当初日本出现的问题我们现在都在重演。
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比当初日本的情况更加复杂,三年疫情掏空了国家财政,美国强脱钩导致外贸受损,生育率下滑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在咫尺,房地产低迷和城投债问题悬而未决,以上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足以放慢经济的步伐,更遑论同时出现。
面对这么多问题,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这些问题都能从其他国家寻找经验,找到一个相对最优解,在这一轮风险中,我们应当放弃幻想,能守住中国现存的资产就已经相当不易,不要幻想还能在这一轮风险中爆赚了!
凌乐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