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确实没通缩啊,核心CPI环比为0么,确实没通缩,即使6月短暂-0.1也就是一个月,看3个月,6个月年化确实没有通缩,只不过快通缩了么
什么?你说同比?通胀看同比就没啥意义啊,不信你看今年经济数据大部分同比都是增长的,为什么?因为去年都关在家里啊,GDP都同比6%增长呢
2023年了,能不能现代一点,多看看环比,尤其是3个月,6个月年化的环比数据,这样才可以见微知著,客观一点嘛
五是社会预期有所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回升,制造业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业务活动指数的预期指数都位于景气区间。可以说,8月份经济运行的新亮点新变化为下一步的经济持续回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里明显有错误,PMI确实回升到50以上了,但是新订单指数可是还在49.8%虽然也回升了,而新出口订单不但没回升,还继续下降到47%,积压订单指数有所回升,但是依然在44%,大幅低于50%,另外服务业PMI确实是明显高于50的,今年以来服务业一直景气,但是最近一次数据是大幅下降的,甚至比预期更低,另外就是服务业用人指数大幅下降,这是不是意味着服务业的预期开始恶化呢?
然后我们制造业PMI回升主要来自于哪儿呢,来自于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7个点,然后是库存指数也上升2.1,另外就是采购量指数上升1
这些数据什么含义呢?简单3个字:补库存
也就是一个行业去库存去到一个阶段以后,下游企业和渠道都没什么库存了,这时候如果大家预期后面需求可能会有好转,于是大家开始补库存,那么为什么大家预期后面需求可能会好转呢,首先肯定是因为库存足够低了,比如手上基本没货,不担心价格继续跌,好歹买一点免得踏空,其次看看最近的政策和舆论导向就知道了,大家预期刺激经济么,对吧
但是实际上能否持续改善呢?核心显然不是补库存,因为补库存的周期很短,如果下游需求继续恶化,我补一点库存发现库存去化时间更慢了,那我马上就会停下不补了,反而又要去库存,对不对。所以核心不是补库存,而是下游需求
那么下游是什么呢,无论下游是什么,大多数行业都是房地产拉动的,所以下游需求如何,基本上就看房地产,为什么是房地产呢,因为中国经济是投资拉动的,今年大家也看到了,出来消费的人是人山人海,但是经济依然不怎么样,主要就是因为三驾马车,除了消费增长8%,其他两架马车都不行,投资低个位数增长,外贸更是负增长,外贸看新出口订单指数,大概率没法快速改善,那么就得看投资了,而投资不就看房地产么
为什么8月数据有所改善,大家还是对经济很悲观,真的是水军不遗余力唱空么?如果是水军不遗余力唱空,经济实际稳中向好的话,我建议不妨直接加息一次,提振下大家的信心
实际上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家预期房地产可能进一步下滑,导致投资继续向下拉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和出口对消费有预示作用,一般提前9-12个月,比如说2018-2019年,投资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恶化,而消费是到2019年Q4才断崖式下滑。
另外就是消费里大头不是大家的吃喝玩乐,消费占比最大的是汽车,大概占消费数据的50%,也就是说,消费好不好,就看汽车销量,今年很明显汽车已经在以价换量,同时汽车有一定周期性,经过连续2年高增之后,明年是否还能维持高增是高度不确定的
最后就是物价通缩之前一般都是资产价格大跌,也就是资产价格通缩,由于资产价格大跌,会恶化各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最典型的就是房价大跌导致居民,银行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快速恶化,于是经济体就会进入被迫去杠杆,信用紧缩的环境,这时候即使你拼命印钞,除非你把钱实实在在发到各个实体手里,否则就会如同石沉大海,变成流动性陷阱。比如今年就是了,M2持续高增,但是M1不行,钱发下来,大家都拿去还贷,存款,或者买点吃的喝的,就是不投资,而现代经济里,投资是极其重要的一块,投资才是经济的加速器,投资没了,倒是不用担心资本无序扩张了,无非需要担心经济和信用持续收缩可能导致持续通缩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担心通缩的原因,发改委说现在没有陷入通货紧缩是对的,但是未来也不会有通货紧缩,这就……考虑到共产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我觉得未来也不会有通缩不是发改委的预测,而是发改委的价值判断,它的美好愿望,否则不就成了唯心主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