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感觉或突出印象,我们一些经济领域的专家出谋划策,乃至某些职能部门制订政策措施,似乎都将主要精力放在琢磨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挤出来,而不是帮他们创造更多挣钱机会,让口袋鼓起来。
这实际涉及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及其用心用力点。如果把重心放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钱都去哪了”的问题,逐步消除其间那些影响消费信心的主要后顾之忧(预测较长时间内难以顾及这方面的问题),让老百姓敢于花钱,放心花钱,至于怎么花钱则留给老百姓自己打算,因为没有多少人有钱不会花不想花。这样下来效果一定会好很多。
当下看,解决老百姓挣钱的问题,已经不是繁荣一两个产业的问题,更不是盯着农村那几个留守老人和儿童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那个“产业”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们真的没钱!真正解决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是实现国际层面的战略突破,也就是更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及其分工,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必须坚决,只能进不能退。
因此,堂上坊间要形成共识,思路和着力点放在重拾思想解放,也就是进一步强化开放、再开放,以更大胆识,更强有力的步伐深度融入世界。当然,这是很艰难的事情,主要还是涉及思想意识方面的重大障碍。
毋庸讳言,我们社会由来已久乃至根深蒂固的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之争,并未因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成就所消解,很大一部分人头脑中那根“辫子”,仍然很粗很长,稍一放松警惕就会被拉回去,这一点只是看网络极端分子的话语系统和围攻对象便清楚明了。
为什么反复强调经济外向而不能内卷?因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来说,失去外部空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以说当下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问题了。再者,为什么说当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决非战术层面努力所能化解,必须是战略层面的大突破?原因即在于此。怎样才能实现战略突破?亟待强大政治勇气生长不来。
否则,再用力也难从老百姓兜里挤出多少油水,且用不了多久就会挤干。一旦口袋里的钱被挤干,其情其景,不难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