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发改委回应「中国是否会陷入通货紧缩」,称「不存在所谓的通缩,后期也不会出现通缩」,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网
123个点赞 👍

有一说一,2023年五一期间,游客出行人数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但人均消费只有500,说白了还是内需不足,国内有效需求无法消化中国作为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的制造业产能。

疫情只是遮羞布,放开以后,经济的复苏,并没有如预期般想象的那么好,这段时间股市跌回3000点附近的内在逻辑也在这里。

根本原因在于:

1.疫情三年海外宽松退潮,欧美各国疫情期间发的钱基本上快用光了,对我们的影响就是海外进口需求萎缩。

所以去年国家主动拉闸限电,收缩供应端,就是不想疫情放开后,海外需求萎缩,国内产能因为疫情期间的暂时订单而过剩。

一带一路的贸易量虽然增长迅猛,但是基数低,很难在短时间内替代欧美发达消费市场。

2.内需上面,因为房地产已经掏空了六个钱包,这几年大家都在节衣缩食、艰难度日,在还以前借的信用卡、消费贷,所以尽管国家出台了各项刺激内需的政策,效果很乏力。

国内银行储蓄余额上升,与国家的放水形成鲜明对比,反映的是老百姓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不乐观,自然不愿意消费,转而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

3.08年那样的四万亿大规模基建投资也已经不太可能,原因就是国内的基建设施已经相对完善,很难再通过投资拉动来刺激经济。

我有一种预感,现在境外媒体在营造一种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论调。

虽然现在中国青年失业率不公布了、经济环境不好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真相是现在整个世界经济都不好,因为处于康波萧条周期,中国经济再不好,也是一堆烂泥扶不上墙国家里面矮子中的将军,而不是中国经济不好,美利坚一枝独秀,这才是事实和真相。

外媒的唱衰中国经济的舆论战其实是为了配合金融战,目的就是在这波加息周期的强弩之末诱发资本撤离中国,顺带把中国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打骨折,好方便将来美元宽松的时候捡钱、捡带血的筹码。

在现在经济环境如此不好的情况下,中国还没有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想手里面多留些弹药和政策工具,在美联储加息政策方向没有发生全面转向之前,要对美国的金融战突袭留下足够的应对空间和手段。

发布于 2023-09-20 14:23・IP 属地安徽
朱定好律师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