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是不是想要治好自己的病,只有自学中医是唯一出路?与其让别人不断的试验自己,不如自己自学。?

越洋丁真
2058个点赞 👍

人体的肺里面水多了,就排不出去。这个事情,不是我一个人遇到过。

武汉疫情时,大量的新冠症状的病人,一感染,就开始咳嗽,咳着咳着,要么喘,要么白肺

武汉。也是长江的经过城市,同样的湿,同样的外环境。

一个老中医看着ct片子,思索,肺里面有啥。会引起它变白?

有人顿悟,是痰。白色的痰。

又一个问题摆到了面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痰。

痰是哪里来的呢?

有一个人小声猜测,好多病人喘,是不是肺里面有水?

老中医脑中一闪,是了。就是有水。

于是乎,一个伤寒论中只有几个字的方子,被拿上了讨论组。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人们给它取了个简易的名字。

麻杏石甘汤

麻黄,这是一个中医比较忌讳的话题。

它是毒品原料。

同样,也有人因过度发汗而死。

老中医琢磨了很久,对其解说。

麻黄,能发散,能利水。

这次,以它为主。不必担心过汗问题。肺里有水气,但用无妨。

于是乎,大量的药以这个为基础。

大量大病人服用后,发现尿量大增,随着尿量增加,喘和咳嗽,都神奇的消失了。

于是大家开始欢呼雀跃,找到了生的希望。

而隔着屏幕的我,一字一句阅读完前线人分享的医案,惊讶于麻黄居然这么神奇。

我当夜开始大量的研究这个药。

我为何会这么激动?

是的,你没猜错,随着我回到这片潮湿的家乡,我的鼻炎又发作了,体重也又一次回到了原始状态。而一次感冒后,我又一次鼻塞流涕,头晕脑胀的,四处搜寻中医的办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汉的医案,给了我启发。

这药为何会这么神奇呢?

古人说它解表,又说它入膀胱经

这一切都有点玄乎难懂。

它究竟有什么作用。

一个想法进入我的脑海。

会不会现代科学中,有人研究出来了。

我开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实验结果,终于我看到了一篇资料。

上面这么描述,根据实验,发现麻黄里面有两种成分有作用,一种利尿,而另一种则是发汗。

我脑中灵光一闪。

这就对了。

解表不就是发汗嘛。

而利尿,不就是把血管里面的水排出去。

白肺就是肺里面有水。

一个通过汗把肺里面的水排出去,一个通过尿排出去。

原理也讲得通。

我欢喜取悦,再一次去镜子旁确认了一下自己厚腻微黄的舌苔,吸溜着鼻涕,到药房里抓了3副麻杏石甘汤。

喝完,我沉沉入睡。

第二天,当我被一泡好大的尿憋醒,在厕所里尽情释放的时候,我揉揉鼻子,惊讶发现。呼吸畅通。

鼻炎居然真就这么好了。

我定下来细琢磨。

果然,那泡大尿,把我肺里淤积的水彻底都排出来了。

于是乎,自此之后,我再没被急性鼻炎困扰过。

这时候,我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玩意到底是啥了。

敢情折磨我这么多年的鼻炎,本质上是水。

跟细菌虽不能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也可以说,没多大相干。

难怪我妈那么积极的消炎计划,会被这病给彻底弄泡汤。不仅没帮我,还给我添了一头乱,

我不禁感叹了出那一句全天下儿子的经典肺腑之言——我滴个妈呀~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叫做南通。

这个地方的最特殊之处是,它不仅隔着60公里外有片海,同时在我们家附近不到3公里处,还是长江最宽的水域。

于是,从小我就知道一个词,叫湿。

湿对生活有什么具体影响呢?很多很多。

举个例子。

比如冷天,北方的冷天10度左右,是感觉不到冷的,除非你对着风口吹。而我们当地的冷,是那种透骨的冷。就是明明你捂紧了,但是仍觉得寒风从不知道哪个地方穿透进衣服里。

有人可能知道,这叫湿冷。

所以好多来这边的东北人,都说,你们这边湿冷,真tm冷。

有朋友不理解这个,可以参考大冷天,在手上涂点水,用电风扇吹。

对,就是这种感觉。

水的蒸发快速带来降温。

很简单的一个物理实验。

潮湿,让冷加速,加大。

于是在这样潮湿的情况下,我九岁那年就得了鼻炎,一旦感冒,引发鼻炎后,后面就是长达1个月的咳嗽和鼻子不通。

而我那个已经临床了好几年的执业医师老妈,果断选择给我挂水。

于是乎,开始还能管用。

后来,越挂水越没效。没用我妈就加大药量。再后来,越加大,越没效。

等到了第三年,我不管挂水,还是不挂水,鼻炎、咳嗽都是一个多月才能痊愈。

完全的百毒不侵了。

这时的我,可能抗生素抵抗能力,已高到能拿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水平。

到这时,我妈开始寻思着,是不是自己水平不行。

于是治不好后,只能熬着。

慢慢的跟它长期相处后,我也琢磨出它的规律。

我发现,通风透气的地方,会好转。遇到冷的地方,也会好转,而一旦吃个火锅什么,立马鼻子就堵住了。

现在的我,如果看到这些症状,立马就能判断出透气好转,是因为肺里有湿,遇冷好转是因为肺里有热。

但是那会年轻,搞不明白怎么回事。跟我家那个专业人士老妈讲,人家也一脸茫然。说:这都是哪跟哪里?没这回事。

于是就这么熬呗。

本以为这玩意会跟我一辈子。没想到后面居然发生了转折。

转折发生在我快高三毕业那时。

那时候总共有两件事情,一个是我发胖了。胖到多少,整整200斤。当时仅仅认为是伙食好,不运动,现在看,这里面跟鼻炎也有影响。

有些人老吐槽喝水都长肉。跟我这事情,就很有联系。后面会一一讲到。

于是,高三那年,由于鼻炎和胖,精力下降,我最终没考到个好的学校。

只能去了徐州,上了一所大专。

我刚到徐州时,觉得那里是个很奇怪的地方,地面时不时的有一层灰。而且还怎么不下雨,吃鱼的时候很少。

其实这都代表着,这里干燥。

很快的,我开始不停拉肚子。

我初时觉得是因为水土不服,过几天就好,没想到,这一拉肚子,持续了整整半年。

整整半年,泻下来的,基本都是黄水。

时间很快就到了冬天,等到过冬的时候,我意外的感冒了。

远在老家的我妈,嘱咐我吃了几粒感冒药后,我睡了一觉。起来发现居然就好了。

我这时 有点疑惑,我向来感冒都要折腾一 两个月,这次居然这么快就好了。

但是我也没多想。

再后来,我继续拉肚子,等到回家的时候。我发现,我居然掉了40多斤肉。

由原本白白胖胖的我,变得又黑又瘦。

并且,我的鼻炎,在当年居然没有发作。

这一切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以为是偶尔,结果没想到后来再也没发作,

鼻炎,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好了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的减肥经验。

减的莫名其妙。鼻炎也好的莫名巧妙。

现在看来,其实这一切并不神奇。

感冒的初期,细菌入侵,或者体表受凉。这时候有些应该清热,有些应该发汗。

一个年少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病毒入侵时,肺的抗菌运作已经有点吃力,可惜我那个牛逼的老妈,还在不断的通过怪水,往里面输水。

有些感冒肺会受凉,受凉后,心脏的输血能力减弱,减弱后,水更排不出去了。

加之环境是潮湿的。

所以我当时的鼻炎,纯属是肺里面的水排不出去。

而我那个老妈就这么给我捣了三年乱,彻底把我的鼻炎,就坐实了。

而到了徐州,这一切开始超反方向发展。

离家千里的我,首先不能再像在家里那样大鱼大肉。

这彻底解放了我的肠胃。

而当地干燥的气候环境,也阻绝了肺里面被空气里面水所侵扰,

随着两个因素的不断干扰,我的肠道里面堆积的水分,越来越少。

血管里面累计的水分,肌肉里累计的水分,被一一排除。

于是很快的,我这一身跟着我多年的注水肉,开始排水。

这时我以前摸上去白白胖胖的胳膊,变得更加硬实。

而以前我的手臂,按下去就跟按着一个包满水的气球似的。



说起感冒后遗症,无非是两大护法。

鼻塞算老大的话,咳嗽就算老二。

我跟老二对抗的时候,其实是刚接触伤寒杂病论的时候。

不像现在很多中医大神,我是一句都没看懂。

不仅没看懂,整整三年,我看了前面,忘了后面。直到有件事情发生。

对,

你猜的没错。还是一次感冒。

这次是出去旅游,旅游半路上,天下起雨来,等回来过后。我就感冒了。

感冒是其次,熬了几天好了。

后面的咳嗽,就把我彻底给弄住了。

断断续续,咳嗽了有一个月。

依然是挂水,挂到奔溃。也没用。

我绝望的时候,又一次想到了中医。

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呢?

我突然想到有人跟我说,中医最牛的书,叫伤寒杂病论

我果断百度了一下。随后惊呼:挖槽。

2300年前的书,还是东汉时代写的,跟曹操一个时代。

这能行吗?

但是转念一想,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于是开始努力翻看。

说真的,一句都看不懂,这都写的是:啥!

虽然看不懂,但是活人怎么能给尿憋死呢,我又一次想到了,既然这个东西这么经典,我百度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又百度了一圈,看到一个方子,叫小青龙汤,上面有四个字:肺里面有水气。

肺里有水气

我又陷入沉思——

那天半路上开始下雨,下完雨后,车上又闷又潮,然后我一脱衣服,就是开感冒。

先是流鼻涕,后来鼻涕好了,就咳嗽。

至于为何会咳嗽,我也有所察觉。

通常是我嗓子痒了,才咳嗽。

痒————

我突然想到小时候把手泡到水里,泡久了,就会痒,

这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痒是不是意味着气管到肺中间,

有水!!

我若有所思,赶忙把方子抄了下来。

然后来到我们家附近的药房。

由于第一开药,还是个古董级别的东西,我怕别人说我瞎来,只能装模作样的说,给我抓副药。

药房柜台后面,那个上了年纪的阿姨,扫了我一眼,楞了一下,然后冷冷的讲:年轻人,你这个方子从哪里来的?这里面好多药有毒,细辛有毒。半夏也有毒。

我楞了一下。

天啊,还有毒。

但是脸上不动声色,装作满不在乎的说,没事,我常用,你抓就是了。

抓药阿姨疑惑的看了我一眼,没再说话,最后还是抓了。

我回到家了,飞快打开电脑一阵搜索。

顿时惊呆了。

细辛有毒,有医案记载,3g入散剂,就曾吃死人。

半夏也有毒。

我心一凉。不敢再想。

于是过了一夜。我想来想去,罢了。吃吧,管它呢

于是早上熬完药,全吃下去。

吃完觉得心理压力太大,就开始玩游戏。

等到2个小时候,我突然察觉到,我不咳嗽了。

是错觉吗?

不是,这以后,真的再也没咳嗽过。

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tm是什么原理?

难道这2300年间,人体没有变化吗?不然这个药怎么起效果的?

于是我开始研究。

通过研究我发现了,当时的研究还很浅显,只知道细辛和干姜能把肺里的水排出。麻黄和桂枝,能发汗。

其实现在看来,当时的理解极其幼稚。这里面很多问题都没有搞懂。

比如说细辛有毒,到底有没有?

就比如说半夏的毒性在于哪?

更甚者干姜在里面起了什么作用?

先谈细辛,有没有毒?有。

所以各位老友千万不要去干吃它,医案里面的那个朋友,之所以一命呜呼就是倒了这个大霉。

其实不光细辛,连我们日常吃的杏仁也是有毒的。

但是神奇就神奇,在当你把这两味药通过煎煮的方式。在水里炖开之后。它里面的毒性成分会随着加热被彻底分解。

所以那个倒霉的娃把它放到了散记里面,而我们张仲景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 ,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故而细辛不入散剂。

至于半夏的毒,那严格来讲比较搞笑。

不知道有没有人。在家里削过芋头,就是常吃的芋头,他跟半夏同属于一个科目,天南星科

这是最诡异之处在于,如果你不小心把芋头的毛弄在身上,你就能体会一次什么叫半夏中毒?

外层的金针蛋白会迅速引起炎症和肿痛,于是你很快体会到什么叫生不如死的痒,身上很快肿了一大片。

把这样的东西放进汤药里,就是半夏的毒性。

所以半夏如果中毒,那要么你说不出话,要么你不会被自己嗓子卡住,憋死。这死法确实有点搞笑。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古人,这么烈性的玩意儿,古人给配了一个生姜,就彻底给破掉了。

再者,干姜。

干姜这玩意儿 ,来自于一个地方,南方。

我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其实乱七八糟的学了很多东西,种植,生物学,虫类学。

干姜。就是从这里面学习到的。

最早的时候我并不清楚,原来姜还分南北,并且他们的种植方式还不一样。

北方的姜,一旦长高了就堆土,于是越长越高,水分充足,吃的是脆口,这种适合做生姜。

而南方的姜则完全不同,不培土,所以长得又瘦又矮,辣度充足。

这种就是干姜,它有什么作用呢?

古人叫做脾胃虚寒,又是一个很玄乎的理论。

但是。研究完之后你会发现,他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肠胃的蠕动。所以一旦大便里面有点菜叶子,那必然是肠胃蠕动不够,古人就会用点干姜。

于是把这几味药合并起来,肠胃的蠕动,肺的蠕动,都大量增加,水分被麻黄桂枝推向体表,细辛在中间游走串接,五味子收缩血管,帮助本证的水分和标证的痰,彻底排出体外。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方子,细研究下来,简直宏大无比


后来,因为掌握这个,我有时候还能治个咳嗽。

这之后有一天,当时还没成我老婆的老婆,突然跟我哭诉,说外婆生大病了。

我惊慌问啥病。

他们说不知道,就是咳嗽,到医院挂了半个月水也没用。等照完片子,

发现肺肿大了一半。

医院说,这种疑难怪病,很难治。

我一听,有点棘手。

我估计当时医院的医生都快骂娘了,这tm到底是什么原理啊,怎么挂个水,能把肺挂大?

当时这咳嗽,我就想到了小青龙汤。

于是毛遂自荐,问了问情况,发现居然就是一样的状况,也是嗓子痒就咳嗽。

于是果断,开了小青龙汤,让我丈母娘去抓药。

很快的,喝完药,外婆不咳嗽了。

这事情最神奇之处,在于当时我丈母娘开药的时候,旁边也有好多人来抓药。

当他们看到我丈母娘,一本正经的开中药,其他人也都跟药方老板要了一样的方子。

结果后来才知道,当天几乎所有用这个药的人,咳嗽都痊愈了。

这事到现在都被药方老板当做奇谈。

当咳嗽止住后。

又一个难题来了。变大的肺如何缩回去。

这时我又看了一本书,上面有个叫资生汤的方子,讲了怎么治肺痨。

那本书的作者叫张锡纯

他解释说,肺痨之病,是子虚补其母。脾胃是肺之母。

我寻思着,外婆胃口不好。反正也是肺。就开了这个方子。结果吃了一阵,回去复查,变大的肺,居然真的恢复了过去。

医院的人看完片子,啧啧称奇。

其实后来我看书看的多,对这里面的原理也。非常清晰。

山药里面富含蛋白质,又有多糖。所以可谓既补阴又补气。

一连十几天这么补下去,肺里的虚热被彻底降低。

故而古人叫之则为子虚补其母,脾胃可不就是肺的营养来源。


前面几种如果说是外感湿,肺湿。那后面那种就算真正的水湿了。

比起前面的这种水湿,他真是可怕太多了。很多朋友在我下面留言的,也都是这个问题。

这不是一个小工程,有耐心的可以慢慢看。

时间来到我工作后第6年,我父亲得了癌症,碰巧这时候我身体也不好。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得了一种怪病。

一旦我运动完,就会觉得。后背上,像有两个心脏一样的东西,在跳动。

并且偶尔在路上骑车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肋骨下面是空的,仿佛我自己的骨头撑不动自己的身体。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把我完全搞懵。

当时碍于我爸的身体状况,我只能四处求医,好在在尝试了好几次之后 ,这种症状减轻了。

但是它没有彻底消失。

又过几年我结婚了,结婚之后一个人在外面开店,由于从小娇生惯养,我个人的自理能力非常差,家里怕我会饿死,于是每次回家都给我煮大量的肉带过去吃。

我真的很佩服当时的自己,当时的自己怎么就能傻到连个炒青菜都不会?

于是在长达的一年半的时间中,我基本上天天以肉为主,过着跟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

但是可笑的是,我并没有原始人那么大的运动量,平常的我坐在电脑面前几乎一天都不动弹。

于是很快地我发现自己又多了一种症状

吃完饭后会不断的头晕,这种头晕在不断的变重,以至后来整个背上也酸痛难忍。后来更是天天肚子胀。

就这样,隔了一年,感觉满身不舒服的,我去体检了。

做B超的那个医生 ,满脸不置信的看着我,说,我这么多年第1次看到。像天宫一样的肚子。

啥叫天宫?我疑惑。

医生解释。就是里面像天宫一样布满了雾气,完全看不清内脏。

很快的,检查报告出来了。

重度脂肪肝

知道病是脂肪肝后,我还满心窃喜,心想,凭自己的技术,这小小的脂肪肝还不是手到擒来,于是乎,我开始大量百度脂肪肝的医案。

满心欢喜的用在自己身上。

但是现实很快把我的信心打得粉碎,我积累了几年的中医经验,在这个病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自此之后,它让我从中医小白真正入了门。

让我真正的明白了,中医的各套东西到底是什么?

首先从最开始的症状看起,其他都好说,最难受的是肚子胀。

胀到什么程度?每天吃完饭,整个肚子鼓起来,没办法坐,一旦坐着就觉得喘不过气了,只能躺着。

所以我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B超的那个医生,会说我肚子里面像天宫。

里面真的全都是气。

对于这种胀,我最开始想到的就是厚朴,当时看伤寒论入了迷,总觉得这些大师讲的。十分正确。又看到李可老先生。每每都用厚朴木香等起死回生,于是我很坚定,开始使用厚朴。

没过两天,居然更胀了。

这下我懵了,想来破气不行,那就健脾吧。

于是我开始又大量使用参苓白术散。参苓白素散头两天还好,没啥感觉。到第3天。又更加胀了。

此时的我。已经感觉肚子快要爆炸了。我是又难受又疑惑。

怎么在别人方子里那么有效的药,到我这儿就不行了呢?明明看李可他们用的那么顺手。怎么到我这儿就完全不顶用了?

于是我又开始看书。

这会儿的状态基本上很多人也都体会过,已经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但凡看到自己,跟这个有点像,马上就觉得自己是这个病了。

好多人应该都曾经经历过这种状态,这也是中医。最烦的地方,就是你会觉得身上的病什么症状都能达成。

偶尔别人跟你谈个病,你会觉得自己既肾虚又阳虚,气血虚又阴虚,好像什么病都有。

于是这个时间段的我注定成为了实验品。

我吃过五苓散,第2天浑身疼的都不能动了。

吃过补益滋生丸,更胀。

之后又换了补中益气丸,一样的胀。

以此类推我基本上把脾胃方面的药全部吃了一个遍。

最终我总结了一个思路,我想自己莫不是阳虚。

当时李可的书除了我在看,其他人也在看,在我们这种小菜眼里,附子这种东西仿佛就成了什么病都能治的解药。

而阳虚俨然成了世界所有病的最终解决方案

于是我通过各种途径开始研究附子,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买到了一斤生附子。

不错,我要做的就是试试这个毒性很大的中药。

第1天买回来,我用舌头舔了一下,两分钟之后,从头到胸口全部麻了。

我感叹了一下,这玩意儿真是厉害。

于是我根据李可的方法,开始慢慢熬附子。

附子熬好了,我很谨慎的尝了一口汤药,一点麻味都没有。

眼见这个跟我想象的完全符合,我毫不犹豫地全部干了下去。

那天晚上我睡得非常香,连做梦都想着,我的病终于痊愈了。

但是很快残酷的事实把我叫醒了,还没等梦做到一半,我就感觉肚子一阵抽痛,接着我开始连续两天的疯狂拉拉肚子。

那种拉肚子。给我带来一种深深的恐惧。

我莫不是附子中毒了""

好在这样的状况持续到第3天,终于被我控制住了,我曾经引以为傲的山药,彻底止住了我的腹泻。

这么来回折腾,我的腹胀更严重。

并且我还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我这个病居然比阳虚还严重。这可怎么办?

就这样,我这个搞笑的病被我治到头了。

我几乎是用完了市面上所有的热性药和温性药。同时以折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两年的折磨式的治病过程。

仅仅是因为好多中医说,世界上大部分病本质都是阳虚。

所以那一阶段的我几乎是畏寒如虎,总想着自己不是气虚就是阳虚,总觉得自己哪儿都虚。而中医就是补虚。

慢慢的我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我的病可以说被自己越治越糟糕,由原先的胀气,到后面的不能生气,再后来每到吃完饭都会反胃烧心,更甚至右上角会有刺痛。

于是我开始求助南通的各大中医,求助的结果基本跟我自己没什么差别。

在这么纠结的循环中,又度过了半年。我快被肚子胀搞疯了。

之所以写这个过程,只是想告诉各位,我当时的理解和大部分所谓名老中医的理解,几乎如出一辙。

可能此时的他也跟我当时一样,在琢磨,这人的病到底怎么回事?

好在任何事情都是到了一个尽头,就会有转机。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妈曾经尝过的一本老中医书上,对腹胀这一块有一套明确的叙述。

我如获至宝的把每个方子都研究了一遍,对我发现这里面所有房子我都试过,除了一个方子。

我赶忙这个方子配得出来,一副药下去,肚胀,终于消了。

于是折腾了两年之后,我第1次吃对了一副药。

这个药就是由四逆散改成的一个清肝胆热的偏方。

于是我开始回到一个正宗的循环中,肝脾之间的关系。

肚子胀稍微解决了点,但如果你认为我这就算把这个治好了,那就太天真。

因为只用了一阵之后,我就发现这药时常一会儿有用一会儿没用 。

没用的日子,肚子仍旧在胀,仍旧就透不过气,容易发火。

我依着绝望的学着中医,在模棱两可的症状中寻找答案。

这是又一个转机出现了,我哥不知道怎么的,知道我学中医。找我来看病了。

说真的,这时候我是绝望的,但好在学了好多中医,总觉得自己还有那两把手,我哥的病,大致是胆切除之后,不停拉肚子。

这时候我摸脉感觉,这个脉硬的很,我心里大致有了猜测。事实到后面,我的猜测也确实应验了。由于胆被切掉了,造成肝脏轻微的肝硬化。

这时候一个客观的病摆在我面前,我就有点困惑。

过去学的肝脾的一些理论,自己都没搞懂,什么肝脾之间的关系?自己都没搞懂,怎么好意思胡说一通呢?于是我就开始大量的看胆结石,研究这个病。

结果一研究发现,肝脏通过运作生成胆汁,而胆汁进入十二指肠辅助消化,。同时小肠吸收的营养,送到肝脏里面先解毒。并且肝脏还承担了运送吸收蛋白质的功能

这不就是妥妥的中医上说的,肝脾之类的关系吗?

我顿时明白了圆周派那个胆降,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彻底明白为什么少阳篇,有个口苦。合着就是胆汁在作怪啊。

这时候我发现我不仅中医学的一塌糊涂,对西医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于是再三思索下,我总结了之前学习的错误。

痛定思痛下,我又想起了毛选,我拿着整本毛选来来回回读了两天,最终总结了一下,中式的哲学那么多人学,最终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学过?

本质上就是因为没有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就是毛选的最高精神。

于是我做了个决定,开始努力学习西医。开始追求实事求是的精神。

后面的事慢慢的,顺畅起来。我的医术也提高的很快。

我客观的看待其中医这个事情来。

心想着肚子胀,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何胆汁下去之后,肚子胀就能缓解。

几天琢磨后,我突然想到。胆汁很苦。中药里面也有一味药很苦,叫黄连。

黄连的作用无外乎杀菌,那胆汁是不是也一样呢?

结果一查还真是。

再往下推导。既然胆汁和黄连的功效一样,现在胆汁不降。我能不能用黄连代替胆汁的?

结果这次试玩,效果极其及理想。

我又一次离这个病近了一步

于是我继续思索,得病这么多年,有一次意外戴口罩,我发觉,自己嘴里有股酸酸的臭味。

我一直疑惑不解。这一次,我有了新的想法。

因为通过黄连的药理作用,我知道他擅长治湿热,而那天经过一个垃圾堆,在夏天闷热的环境下,垃圾堆里面一堆米饭开始发出腐朽的酸臭味,有些地方甚至开始冒出虫子。

我对有所悟,心想着我现在的肠道里,是不是也如同这堆垃圾一样?所以我的嘴里才会有一样的酸臭味。

终于到这一步,我明白了,合着我这病是湿热呀。

这胀气也是湿热引起的。

他本质不在胃里面,而是在肠道里面。

这一次我又觉得我被肠胃这两个字坑了,以前学习抽象条文时,总觉得胃和肠不分家。这次被现实啪啪打脸了。

到这一步之后,又是继续开始思索,我几乎把所有能见到的关于大肠方面的书翻了一个遍, 在对大肠菌群的彻底了解下,我开始明白之前犯的那些错误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

拖了这么久,一直在描述这个中间的过程,到这时,我们来看看,我那些错误的治疗背后是什么原理?

首先是我那个神奇的病。

为何会觉得,自己的肋骨头撑不住上身。

少阳篇里面肋胀部分一直是我的疑惑,我看过无数朋友在个人体会里面。讲这个东西,但是当时我真正回过头来分析这个问题,我发现全是胡说。

所谓的肋胀如果按照分类来讲,属于西医的神经性肋管炎。

在看到大量的解剖图,和肋骨附近的肌肉分布图后,我终于明白了。

他其实有两种情况,本质上都是气瘀住的,瘀阻的气刺激了神经。

一种是阴虚的人,那种很容易天生气滞。另一种就是我这种奇葩,我因为胀气,导致肠胃压力大,压力大的肠胃直接压迫肋神经,所以就有了这个神奇的肋胀,一旦肚子不胀,它就会自然消失。

所以张仲景。把它归为少阳篇,是相当正确的。

再谈谈,我引以为傲的厚朴破气,为啥会没有用?

因为,我本身是一个肠胃湿热的人,里面本身已经够热了,加上厚朴,自然不能解决问题。

再看我的第2个重要的症状,胀气。

这个胀气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思考了很久,最终我明白了,他本质是我身上的一些菌群,所在肠道制造的气体。

这些菌群无一例外的都喜欢糖分。

大量的补药里面含有多糖,比如人参。这会直接导致菌群数量的增加,令他的活跃程度更强,释放的气体增多。

所以我做了一个实验,只吃饭,或只吃肉,结果意外发现只吃肉时,胀气反而比只吃饭时轻。

所以难怪古人,不建议水湿重的人用补药,因为一旦用下去 ,就等于给那些增加了营养,补充了兵力。

所以那些问我为什么补充益气丸没有用?,参苓白术丸没有用的朋友,应该都明白了。那里面的人参和黄芪,只会增长湿。

这里我基本上已经探寻到了湿的本领,他其实不过就是水。

但是世界生物都依靠水,就像我们收来的药材,虫丸始终藏在药材内部,天寒地冻的时候,他不会醒来。

只有湿度超过多少,温度超过多少的时候,这些虫卵会迅速复苏醒。

于是古人发现了,湿生虫

所以相比湿寒,湿热,滋生了很多细菌。

所以湿热下注才会造成一些湿疹,瘙痒,皮肤病。

甚至张仲景常用麻黄来治身上痒,也是这个道理。

痒的标在细菌,本质在水,所以他用上麻黄,用上连翘。标本兼治。好的飞快。

还有那一次试用附子,其实现在看起来并不是中毒,只是化热导致的拉肚子而已,因为当时我已经有湿热,所以热药一旦进入肠胃,热闭而刺激黏膜,肠道平滑肌飞速蠕动,所以就拉个不停。

如果有朋友认为仅仅到这一步,我就解决了湿热,那还是想的太多了。

实际上这个状态又接近了一年多。我发现,我虽然知道原理,但是我无法彻底清除它,湿热反反复复,一清即走。然而用多之后,会诸多不舒服,肚子不舒服,头晕。

这过程中我又在反复思考。

中医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叫做金元四大家

我对这个时代的几个大家人物都心驰神往,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几个同样是顶级医生,治病的方式却截然相反。

这到底是什么原理?

在我自己对付湿热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是李东环的补土派,没有治好。后来发现肝胆热,又变成寒凉派刘河间的手法,再后来,我趋向于攻邪派,并且非常喜欢朱丹溪

于是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我意外发现。最看不懂和最讨厌的中医,居然成为了我现阶段的精神领袖。

张子和,是打了死都不会使用补药的名医,而我也随着这个过程,我补药越用越少。因为人生病,必然有实证。至于虚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部分人都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所以那以后,我彻底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排在金元四大家头号位置。

朱丹溪则是受到李可老先生的影响,李可老先生认为它错了。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很清楚,朱丹溪并没有错。

并且,作为金元四大家最后一个南宋的医生,宋朝的南方迁移,让朱丹溪具备了最早治疗湿热的条件。也是他,帮我彻底理解了这个问题。

所以金元四大家的问题其实出在历史上,4个人表面上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实际上却完全不是一个时代,面对的病人也完全不同。

刘河间治金人的肉食湿热,李东环治脾胃受伤,而张子和面对的则是北宋时候营养最盛的时代,至于朱丹溪,那真就是南方的祖师爷了。

所以4个人才会有4种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

这个里面的思考,来自于我朋友的那本初中历史书。

同样帮我解决的问题的也有毛选,的深入思考。

为何使用后肠胃会不舒服。

这个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涉及到脾胃之气到底是什么?

比起很多朋友喜欢咬文嚼字,乱翻内经。我更愿意。拿着一本中药书反复参演。

于是在总结了大量规律之后,我明白了,所谓胃气,不过就是胃酸分泌多一点,胃的蠕动力大一点。

而当我使用了大量黄连或清热的药之后,苦药抑制多糖的吸收。胃基体,由于缺乏了能量的刺激,减少了蠕动力。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

我在大量的清除细菌。但是细菌,生存的环境,却被我留了下来。

就好像那堆腐臭的垃圾,我只对他做了杀菌,却没有把它清理走,于是第2天第3天,另一种细菌又卷土重来。

清理细菌,即清热。,加速胃动力,即温胃。

两者背道相持,互相矛盾。

只有同时使用,互相弥补副作用,才能得到效果。

所以湿热,不想明白一切,真的很难下手。

同样的,伤寒里面半夏泻心汤的思路,也是基于此。

所以这过程中我顺便就理解了伤寒杂病论里面寒热并用的思路。所以看吧,我从来没在背书中学会过伤寒论。

而后来朱丹溪创立的经典名方四妙散,也是用的同样的思路。

到这里。湿热基本上。被我彻底控制住了。

有看货回复的朋友,,每每问及湿热,我都是回复清肝,健脾。

有朋友疑惑不解。

看完整套东西,应该能理解了吧。

不是我不想写,实在是太长了,而核心的原理就在清肝和健脾上面。

肠胃之热本质来自于肝,肝中胆汁不降,肠胃自身热,这是第1个药,必然是四逆散。注意不是四逆汤。这是两个东西。

脂肪肝者,脂肪不能代谢。

脂肪不能代谢,肝脏有什么东西堵住的?

什么堵住了呢?当然是胆汁,胆汁为什么会堵住?精致是因为肠胃里太湿热了,压力大,胆汁下不去。

所以清热是第2步,抽湿是第3步。

清热我用三黄,抽湿的选择很多,藿香正气散,厚朴苓夏汤。一堆一堆。

这里面要注意,大肠和肺相表里,这绝不是一句空话,一旦不通,核心的压力。会造成肺气不宣。为啥会这样,如果细细解释,恐怕会偏题,那又是一篇很大的文章了。我已经偏题很多次了,就不再细叙述了。

只要知道肺气通,肠气也通。就可以了

这就好像潮湿的房间,比起抽水,更重要的解决方式是打开窗户通风透气。

一旦压力释放,气机通顺,水湿才有被排出的可能。

所以我那几年肚子胀的要死,还妄图去湿,实际是痴人说梦。

第4步,运湿。

只是在中医里面,有很多人叫他健脾。

健脾胃的药物,不等同于补脾胃的药。

我会很多时候讨厌条文解释条文,就来源于此。

有很多朋友会把健脾理解为补脾,其实健脾是让脾胃蠕动,同时让水湿出去。而补脾纯粹是给脾胃补充多汤,让其动力更足。

他们本质的运作方式,完全不同。

当下的情况,只能健脾,不能补脾。

可选择的药有苍术,白术。

健脾之后,胃肠大量的运动,它促进了消化系统血液的流速。通过他们的运动,把大肠里面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脂肪肝,本质是水,是痰湿,但是去完之后还有标,所以很多人会用活血化瘀的药,毕竟淤堵在血管中,最终的结果就是淤血。

结合着所有的东西。

也就是我 花了5年时间,经过无数次自身实践,领悟的治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中医的理解完全变了。

我不止一次的思索。

过去的医案我们还能用吗?

遥想当年,李可老先生急救垂危病人,张仲景祖师爷,扶阳救逆。但那本质都是因为那时的人的营养条件太差,一旦遇病,容易寒化。

把如今营养过剩的,还能用那种方式看病吗?

甚至内经上也讲的明明白白,同样的病,富贵人家吃的好,容易化热。而穷人家生活困苦,容易化寒。

但是现实岌岌可危。

就连很多名老中医,现在仍秉承着畏寒如虎,用药但凡没有点热药,都觉得心里不顺。

毕竟,当年自己用这些药可是屡战屡胜。

于是乎,扶阳派火神派。被无休止的乱用。阳虚成了伪火神派的救命法宝。

好多人为此被治的腹胀头疼,唇焦舌烂。

新一代的年轻人执迷纸上谈兵也罢,动不动讨论的问题,就拿黄帝内经条文,念叨两句,以示自己水平很高。

殊不知内经本质就是大家的经验总结后,留下的一本书。

而老的一代,则沉浸在我们艰苦困难的时候,看不到时代发展,营养过剩的现实情况。

中医危已。

大量的错误充斥着整个医学界。

我也只能略尽薄力,贡献一些自己的感悟。

对于身体,我不想糊里糊涂死。

对于学习,我不希望不明不白。

【本文完】

本文较长,前文用电脑写,后文则抽空闲时间,用语音写的,后文中如有错字,请多见谅

发布于 2023-09-25 12:51・IP 属地江苏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2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赞赏用户
24史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