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98个

如何评价社9月17日新华社发表的评论文章《“中国经济崩溃论”注定再度崩溃》?

animal
46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驳斥唱衰”“驳斥见顶”“驳斥崩溃”之类的G媒文最近见了很多,多多少少都在刻意回避一些实际内容,一些逻辑谬误

1.外文提到的“中国经济见顶“,这个“见顶”对象主要不是像驳斥文里,或者其他自媒体引导的,指中国经济总量或者人均GDP见顶,而是指GDP增速见顶。也就是再也回不去2019年6%以上的高增长区间。显然,当前出现这种情况,这并不是一场疫情或者刚刚达到1.28W美元水平就应该发生的,而是基于其他人为的原因,不是经济规律必然出现,也不是不可逆的结果。

不管是实际增速还是名义增速,只要近期提前低于某个临界值,比如实际低于4%,就意味着国内经济提前进入低增长区间(发展中国家阶段)。比如过去三年那样,结果上虽然GDP总量,人均GDP还是在缓慢增长,但两个结果显而易见:第一,经济陷入通缩低增之后,名义增长速度也无法再赶上美国,也就意味着总量大致维持在美国的66%左右,无法再突破70%,更别说3030,2035年赶超的远景。这对于多年前先超日后赶美的雄心壮志无疑是当头一棒。第二,GDP不是数字游戏,高低无所谓,自己找台阶下就完事。GDP背后意味着大量的数据状态,尤其是财政和就业。比如处于中低增速时候,就必然无法创造足够就业岗位,失业问题继续恶化,进而成为普遍躺平和社会问题导火索。所以谈论什么时候“见底”确实不好判断。但是近期“见顶”,我觉得是已经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

2.脱离发展阶段和背景谈增速高低,具有误导性。

连某官媒前段时间的文章也承认“不再具有高速增长的客观条件”,等于是已经开始找台阶下。但在我看来,看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该对应不同的合理增速”,比如,中和欧美日是不能直接比较同比增速的,这样比较的文章一定是误导。

真发达国家如果有2.5%~3%左右已经是优异,正常年份多数是1%-2%,因为它们达到的阶段看不再可能,也不需要和发展中国家一样继续维持高增速。而CN这种中上等收入国家,如果3%左右或者以下只能说是不及格,4%~5%也只能说是中等(还得排除去年低基数效应)。对于印度越南这些低收入国家,4%~5%更是偏低的增长,正常情况应该在6%-8%。然而,现在的一些驳斥文章,显然在回避了“国家发达阶段”这个背景,单纯的直接在全球所有国家间直接比较增速,而且还规避了去年3%的低基数效应和复苏反弹动能红利对今年2023经济增速的贡献(国外2022年已经吃完了这个福利)。

另外,我始终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潜力的主要因素不是一国的经济总量,而是人均GDP。否则以美国这样3.3亿全球第三大的人口规模,根本不应该达到目前人均GDP超7W刀的水平,因为人口总量决定它早就应该在上世纪的某个时候达到它增速瓶颈。即使是人口过亿日本,也是在90年代中期到人均到4W美元后才进入"失落三十年“,并且还是有明显外力因素情况下,显然人均4W美元在那个年代妥妥的全球顶级。所以国内现在人均1.28W就高增速见顶,并不是推脱经济总量大可以圆过去的。

3.不同时期的危机,能不能解决,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反复靠强调“历史规律”的必然性。

某些文章还在老调重弹别人反复“唱衰”,结果屡次“撞墙”,“破功”。首先是别人舆论有不同看法的表达自由。你可以在当年的文章找到那些逆势唱衰的,也自然可以更容易找那些唱多成功的,尤其是在2010年以前。关键是思考每次的经济危机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当时是用什么手段解决的?类似的重拳手段和人才今天还存在不存在?如果这些背景条件都没有了,那理论上说之前多次发威的“历史规律”也必然会在某刻出现不再灵验的情况。

我们粗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多次危机发生的背景,影响,后来解决的方式

第一次是198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主要的危机状态是国内财政出明显赤字和高达20%的恶性通胀。这是当时国际局势叠加国内经济改革,尤其是物价改革失败产生动荡结果。当时还没有涉及太多就业问题,因为当时的经济仍然有很强的计划色彩,而且大学生都包分配,只不过。。。后来解决是设计师强调继续改开决心和相关措施出台才稳住局面,尽管事实上有一定的硬着陆的成分,但是结果看很快在1993年又回到的“增长过热”的发展阶段。

第二次是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是外部输入的金融危机,叠加了当时国内的国企大下岗潮形成的失业。主要的解决之道: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贸易圈,建立社保医保福利制度,住房改革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关联土地财政的强力支柱。中国经济才开始真正“起飞”。

第三次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由美国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引发债务危机蔓延全球。也是一次典型的输入型危机,起因本和国内关系不大,但是不少领域输入波及。那时候国内房地产等支柱还在稳健增长,远没有什么暴雷迹象。财政,就业问题也没有收到大的冲击,但是CPI等指标和部分领域生产,就业确实收到不小影响。而解决手段就是通过2009年“四万亿保8”的大规模刺激,保银行,强化基建刺激,名义上没有流入的地产实际也大量得利,不仅成功保8,未来几年还维持了增速。

第四次2023年这次就完全不同。首先它的起因不是外部金融危机输入,而是之前若干年相关战略和具体政策产生明显负面效应,又恰好叠加大瘟疫下自虐模式,雪上加霜结出的恶果。就危机产生背景而言,确实及其特殊,也是世所罕见。

这轮危机出现了过去三次基本没有出现,或者并不严重的现象,同时也是外面“唱衰文”提到的,而G媒“驳斥文”基本回避的,至少包括:

A.财政收支

财政严重困难,赤字严重,2022年收20万亿,支出26万亿,赤字新高。并且土地类基金收入大幅下滑,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都普遍大幅度降薪,拖欠,缩编,一些地方苦等待财政转移支付。公交车系统等出现停运,减少班次,拖欠工资,尽管这还是发生在今年财政大幅增长情况下。

B.劳动就业

2022年官方失业率5.6%,比2019年3.6%,暴增五成以上,青年人失业20%左右,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今年下降有限,青年统计被迫盖牌。程度可能超过90年代末国企大下岗潮。

C.支柱产业

房地产等支柱行业暴雷,不仅增长下滑,而且面临金融系统冲击,关联地方土地财政。这一情况在90年代末房改开始后,二十多年前所未见。最近的一次地产下滑是2014年的波动,当时结果是涨价去库存,没有借机化解潜在的债务危机,反而增量继续快速上涨,直到2021年危机到来戛然而止。不光地产,其实包括互联网,教育,交通,旅游服务等很多行业在过去都是重创。雷声之大,之前很少听过。

D.外资经济

在考虑经济看好度,政策稳定性和经营法律风险后,自2022年下半开始大量撤离,或者计划撤离,各种外资公司机构和厂区撤出,结业,经济补偿等新闻频繁见报。此趋势改开引入外资后四十多年历史里前所未有。

E.民营经济

民营和中小微业者过去几年受伤严重,夜壶情绪弥漫,投资经营信心严重不足,民营经济史上罕见。

F.消费流动

民众消费信心不足,消费降级显著,解封高出行人次,低人均消费新特征。慢就业,躺平青年,全职儿女,帐篷旅行,特种兵出行等新称谓,新名词纷纷涌现。情况历史罕见。

G.人口危机

人口增长2022年出现历史性转折,生育率下降加速,2023年将跌破800万,而死亡会超过1000万,甚至1100万(上年12月首轮超死),明显影响消费,影响养老金和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趋势六十年来前所未有。

H.地方债务

虽然相关文章一再圆场,认为其虽然达到一定规模,但管控风险后不会构成巨大危机。但不可否认,哪怕考虑大量的利息清还也对地方财政和新增投资,乃至再大规模经济刺激都构成障碍。

但是目前看来,以驳斥文看,在政策宣传层面无法直面困难,也缺乏前几次解决问题的决心,动力,智慧。技术层面看,过去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社保福利,挖掘强力新增长点,扩大外商投资,出台万亿级别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目前看来已经基本无法再次出现。而目前看到各种几十条政策雷声下,相关的降息,降准,减税,降印花税,贷款倾斜,购房松绑等传统“百搭”手段,包括加上“行业反腐”这类偏门,恐怕都难以应对这次诸多“历史首次”BUFF加成的下滑危机。。既然历史上一次次“渡劫”的背景条件,实施基础已经不存在,那这次又如何来渡呢?目前看来,现状不可描述,未来不可预测。

发布于 2023-09-18 18:40・IP 属地广东
老月牙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