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男子讨要彩礼未果将女方砍伤致死?
- 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知道为什么国家那么重视农民工欠薪吗。 不光有各种部门把农民工欠薪问题当成受理的头号问题,前几年连国家总理过年都亲自关注欠薪问题。
因为农民工可不光是被欠薪只会爬塔吊的软蛋。逼急了砍老板全家都算有理智的。更多的农民工为了拿上钱回家过年,甚至会直接坐公交进市区,随机找个银行,看着有人提着包出来,直接一锤头把他的头打爆当街把钱抢走。反正过年回家得拿钱养活父母妻女,从哪里拿的钱可就不在乎那么多了。
因为欠薪引发的恶性犯罪太多了,政府都没法依法办事处理每个人了,这才引起政府重视。 要是只会爬塔吊,笑死,谁在乎你们这些软蛋的死活。
发布于 2023-09-19 08:40・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大葡萄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happy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Sc-arlet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从王云彩案,李恩胜案,山西大同订婚案之后,我对这类事的态度就是干的漂亮,男的活该,进去吧,这就是现在还找女人的代价,看看还有多少沸羊羊赴死!女的更活该,死的好!现在女性受到什么样的不公虐待我都一点不同情,都是活该。大家都别结婚保平安,顾好自己小家给父母养老送终就行。
发布于 2023-09-19 05:58・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金刚的盔甲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说个题外话,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实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的呢?
不是农民工拉横幅讨薪,不是农民工跳楼,喝药,自焚。而是从多次发生农民工砍死老板/包工头,一群民工灭了老板满门之后的事情。
当然,老板们如果能重来,他们可能会更愿意按时发放工资,而不是在墓碑上刻满大字:对方全责!杀人犯法!
发布于 2023-09-19 21:19・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红衣落雪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知乎翻译家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陆陆 - 1083 个点赞 👍
这可是5.5万巨款啊,什么概念?让女生们集体破防的79元花西子天价眉笔,5.5万一共可以买696支,一支用3个月的话一共可以连续使用174年!
我的天啊,这女的也太狠了,一下子被骗走小伙可以连续使用174年花西子天价眉笔的巨款,这么一想就瞬间理解这位可怜的小伙了,我觉得换谁被骗这么多钱都无法保持克制吧
发布于 2023-09-18 10:13・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灵儿翔丁荡 - 699 个点赞 👍
“一开始我只是想着给她点教训,但是第一刀砍下去之后我就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
老哥还是挺聪明的,可以往激情杀人方向上靠,只要事出有因,大概率死不了。
我要强调一点,这位老哥的诉求,是退彩礼,不是杀人。
发布于 2023-09-18 15:4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南心 - 38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71 个点赞 👍
犯罪心理学正在发生变化。
古时候的杀人,往往是坏人利欲熏心,或者是老实人被逼无奈,总之都是些情绪化的个人行为。
可今天不一样了,互联网的存在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关联,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注视别人,同样,每个人也都会有被大众注视的感觉。这会培养出一种集体意识:人们更少情绪化,但更容易逞英雄。
具体来说,这位男子在动手的时候,想的很可能不是“我是个坏人,我在失手伤人”,而是“人活着横竖是一死,怎么死不是死,我今天就要舍生取义”。
这是一种比情绪化更值得警惕的力量——战场上的士兵,就是靠着这样的力量,才能在保持理性和专业的同时,放下心里的恐惧,在前线拼死杀敌的。
没错,这是集体信仰的力量。
士兵在战争前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用口号、姿势、奖惩机制来确保士兵们的团结和共识。而今天,人人都只是互联网用户而已,不用集中训练,更没有刻意宣传,就已经出现许多死士,以身试法。
集体信仰正在给人们壮胆,人们也正在用行动和敌人做斗争,目的就是为心中的信仰投票。
新时代的犯罪心理学,应该着重研究这几年发生的社会事件。比如清华学姐诬陷事件,比如上海初中投毒事件,比如成电女生骑脸事件,也包括男子讨要彩礼无果行凶事件。这些事件看似和过去的社会冲突没有区别,然而这些事件都多出来一个共同点:
当事人不仅觉得自己没错,还都在捍卫着什么。
在她们每个人眼里,她们都是前线的士兵,是虔诚的信徒,都在维护自己的信仰。
驱动当事人们做出这些行为的,也不是他们的情绪,更不是理性,甚至不是欲望和利己。
而是他们心里的集体意识!
只能说,互联网进入中国才30年,就已经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哪怕是今天西方的犯罪片,也都还停留在“情绪犯罪、利益犯罪、组织犯罪、扭曲的原生家庭环境培养出变态杀人狂”这样一些过时剧情里。
而人类的犯罪心理学,已经进入到全新版本。
清华学姐、上海初中、成电女生、男子为彩礼行凶。这些事件的主角们,没有一个是天然的坏人,也没有一个是天然的反社会,甚至在生活中可能都是待人很好的人。然而他们一边从互联网上持续接收社会上的碎片信息,一边把自己带入某些群体当中。
脑海中的偏见和共识都会不断强化,以至于当一个事件把他们点着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宛如一个殉道者。在他们看来:他们并不是在伤害,而是在处决。
互联网30年,改变的东西太多。
比如消费。以前的消费,就是交易,是生活需求驱动的物质交换,在今天,消费行为已经变成一种投票,哪怕是网络打赏主播,这同样是为信仰买单。
比如行凶。以前的行凶,就是人们情绪和欲望驱动的产物,今天,行凶也变成一种投票,为了信仰、为了道义、为了自己背后那群不敢发声的共同体。
前面说了,这种集体意识驱动的行为,以前也有。
比如战场上、庙堂上,都不乏舍生取义的人。
然而,以前那毕竟是少数人。
今天,再没有天然的坏人,但每个好人遇到信仰冲突时,都可能漠视生命,直接站出来以身投票。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团结过。
互联网已经把整个社会,糅合成一个大型生命体,每一个以身投票的人,其实都认为自己是白细胞,而自己正在做的,只是清理不好的癌细胞而已。
至于对错好坏,还是具体情况具体看待。
只是这些事件背后,藏着三个互联网时代的主题:
集体意识、虚拟共同体、更为超脱的生死观。
这三个主题互相交织,相互促进。
互联网上的集体意识,必然催生许多虚拟共同体,又由于信息的轰炸,每个人对世界和他人了解的越多,就越强化共同体意识,形成更超脱的生死观。
漠视他人生命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是类似于“活着不过是一款单机游戏,可是这个游戏我一直是被压迫者,我受够了。通过互联网我的人生体验足够多了,也已经活够了,剩下的价值就是为了信念投票,为受压迫的人站出来发声”这样的想法。
对于这个新的犯罪心理学课题,全社会应该怎样去认识它,如何引导和解决,这将是以后的重点。
并且,类似的社会事件以后还会越来越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万万没想到,西方影视剧里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么多年都没对中国文化造成冲击。
最后,在我们的社会中造成无数负面影响的,竟然是脱胎于中国传统集体主义文化、又被互联网不断整合与放大的新时代集体主义。
如何引导人,这将是一个问题。
二更:
更奇怪的是,这类事件似乎只发生在中国。
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政治正确发源地,也是互联网的发源地,然而除了宗教战争和黑帮火并,平民生活中真的很少见这种集体主义。
西方社会,情杀就是情杀,属于个人决策个人负责。不像中国之前那个,辽宁海城的快递驿站命案,老实人受不了委屈,把妻子和丈母娘全家杀了,还跑去自首,甚至还可以坦诚地向镜头汇报“杀人了呗”。
许多人说,他失去了人性。虽然我们不鼓励恶性社会事件,但就事论事的讲,这个当事人的动机很明显是另一种可能:就是他走上了“觉悟”和“殉道”之路。
殉的是谁的道?是天下大同、礼义廉耻的道。
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
在西方,普通个人之间的社会冲突,那都是自扫门前雪,不会有殉道色彩的。哪怕西方的政治正确,聚在一块,游行示威,看起来很厉害,其实每个人都跟上班一样,奔着好处来的,无利不起早嘛。
然而中国这几年的事情,比如那个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任妙嘉,她能从起哄里得到什么好处?还是说她真的是分不清好坏、爹妈没教过说话做事的分寸?都不是,唯一的解释是:她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且她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在捍卫某些社会层面的正义。
再比如清华诬陷他人摸屁股的学姐唐靖,她又能从这里边得到什么呢?人家西方那些喊性骚扰性侵的,都是奔着利益去的,上到特朗普,下到凯文史派西,都得掏钱来平事儿,还包括那个美籍华人王力宏,也是被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李靓蕾给摆了一道。
西方社会里,政治正确都是表面,私下都是生意。从法庭,到媒体,到吃瓜群众,都门儿清。
只有中国的事件最特殊。
说中国这些当事人会整活儿吧,她们是真没从中得到什么切实利益,反而要被人议论。说他们傻吧,这些人也确实前赴后继往前冲,不带丝毫犹豫的。
为了道义也好,为了女权也好,为了公平也好,似乎只有中国人有这种气质。
只能说,这种扎根于每个中国人心里的集体主义,即使到了新时代,也还是有好处的。首先就是共识,其次就是斗争精神,建国前推翻三座大山,建国后也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然而,一到和平时代,互联网上那些西方文化思潮,包括政治正确、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给社会风气点上一把火,就有人被点着了,就冲到前线去了,恨不能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去捍卫心中的正义。
说了半天,问题还是得回到社会文化的引导。
目前中国人需要的,是一套新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扬长避短,增强共识,化解冲突。
这很重要,也很迫切。
编辑于 2023-09-17 19:30・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Wayne - 58 个点赞 👍
2014年到2022年,全国关于彩礼的判决大约19万。
其中:
牵涉人生伤害9000件左右;
牵涉人命的700件左右;
牵涉灭门的十几件。
但是,
马克思告诉我们,面对无本万利,ta们会冒着一切上绞刑架的风险……
发布于 2023-09-18 07:48・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莱布尼茨 - 13 个点赞 👍
事件经过如下:
阿今和小敏是在老家工作时认识的,两个年轻人很快看对了眼,不久便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然而彼时的小敏还有一个未婚夫,为了能和小敏在一起,阿今给了小敏母亲5.5万元彩礼钱,小敏母亲退还了女儿前未婚夫家的彩礼钱后,虽然因小敏才19岁无法领取结婚证,但是阿今还是带着小敏回家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俩人开始了同居生活。
本以为从此甜甜蜜蜜过日子,然而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同居后,阿今与小敏母亲因为观念不合互相看对方不顺眼,而小敏每次都与她妈妈站在同一“战线”指责他,最终在一次争吵后,阿今一气之下将小敏“退”回了娘家。
半个月后,小敏母亲带着小敏来到深圳打工,阿今得知此事后联系小敏提出复合或者退彩礼钱。小敏家不答应,阿今随后也来到深圳,找到了在某餐厅打工的小敏,两人心平气和地聊了复合的事情后,阿今便先回了落脚的酒店。可让阿今没想到的是,此前居中协调联系的、小敏母亲的朋友打来电话,让他不要再纠缠小敏,小敏也将他拉黑了。
第二天,生气的阿今从超市里买了磨刀石和一把菜刀,装在黑色斜挎包里,“如果小敏不同意,我就拿菜刀划烂她的脸”,阿今愤懑地想。下午4点多,阿今再次来到小敏打工的餐厅,两人谈了半个小时始终没有谈拢,小敏在店长的催促下准备上工了。她万万想不到,再过半个小时自己将遭遇劫难。1.女方收了5.5万彩礼
2.女方退了前未婚夫彩礼
3.女方未到法定婚龄,领不了证,不是不愿意领证,但两人已经办了结婚酒席,在一众亲戚面前过了明路,以夫妻名义同居了据说半年,这种情况不可能没有夫妻之实,俩人肯定发生过关系。
4.后来双方爆发矛盾争吵,男方主动把女方“退回”娘家,说白了就是他把人赶回娘家了,不是女方自己跑的,女方不存在骗婚的主观意图。
5.男方后悔,想求复合或者要回彩礼,没谈拢,男方想给女方一个教训。是的,据他所说,一开始没想杀人,只是想划破女方的脸给她个教训,但是下刀后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最后,突然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些新闻案例,一个是因为冰棍儿涨了五毛钱,和老板发生争吵,结果激动上头把老板捅死了
还有一个是理发时,客人和理发师发生争吵,理发师把客人的头给削了
还有因为争一时意气吵架,送了命的比比皆是……
这些案例都在告诉我们,宁谋富人零花钱,别图穷人血汗钱,此外平时尤其要注意远离情绪不稳定和有暴力倾向的人,有多远离多远,跟这种人做朋友都有危险,更别说和他们恋爱结婚。
真的不幸遇上,不要和他们发生争执争意气,妥协退让一步,先保全自己,哪怕自己丢点财,好过横死丢了命。
编辑于 2023-09-23 13:38・IP 属地河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深海荆棘之谜 - 11 个点赞 👍
“我一开始只是想给她点教训,但是砍了第一刀就停不下来了。”
婆媳矛盾,升级到白嫖退婚,到杀人。
然后INCEL们还要欢呼“杀得好”,然后农村老光棍找不到媳妇,问要不要放开绿卡……
就好像是一台绞肉机/榨汁机,源源不断的“材料”挤到机器里……
编辑于 2023-09-18 00:40・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唱反调 - 10 个点赞 👍
权力的底层逻辑就是暴力。
很多打拳的没有搞明白权力的来源,认为舆论和法律就是一切,认为自己垄断了舆论,在公检法里面打拳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当你极限施压的时候,有没有考虑一下,对面要是掀桌子了,你该怎么办呢?
编辑于 2023-09-18 09:40・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凯的风云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教皇的奶牛 - 8 个点赞 👍
微博上面还在说男的错了
问题对也是一刀,错也是一刀,争论对错有意义吗?
彩礼就那么重要,非要拿命赌一把也不愿意退?
为啥发展成现在这样?
因为骗婚的太多了
为啥骗婚的太多了?
因为一年就骗了对方一辈子积蓄还没惩罚太爽了。
为啥没惩罚?
因为没有统战价值
当对错概念模糊的时候,男性比女性会更快抓住重点
编辑于 2023-09-20 10:57・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冲锋号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徐文 - 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泉禾丹 - 6 个点赞 👍
因彩礼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危害公共安全。。。。不在少数。
收了钱,你就给人。要么别收钱,不要妄想收完钱不发货。有时候后果你承受不起。
发布于 2023-09-17 22:57・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你瞅啥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狐狸张白林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坏水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结婚出门被运20创 - 4 个点赞 👍
“彩礼”就是个游戏规则,但这个游戏完全可以选择不参加。
现实中没有人拿刀逼着谁参加彩礼游戏。
这个游戏规则本来就对自身不公平的前提下,选择坚持是心智问题。
可能有的人觉得此类凶杀是一种大快人心,但实际上不过是低心智的悲哀。
一切本就可以避免。
能扼杀于摇篮的事儿,为什么一定要发展到无法收场?
面对过度索求物质的,能不能告诉自己不要喜欢这种人?然后立刻远离。
如果身边没有遇到能好好过日子的人,能不能宁可单着也别给婚姻生活上强度?
这个城市遇不到合适的,中国这么大,交通这么方便,能不能去别的城市涨涨见识?
这个世界女人很多,假设某个人非要把所有女人都想象成坏人,或者非要把心智正常女性卑微地想象成触不可及的“仙女”,那聚在它身边肯定都是坏人。
这些坏人最擅长利用认知极端的人。
你觉得女人坏,要么跟着你一起骂,要么扮演绝世好女人,获得你的认同后,割你韭菜。
你觉得很卑微,那先就给你点甜头,然后一边骂你废物吸你血,一边还得PUA你主动献血。
属于求锤得锤。
天天浪费时间和聚在身边的坏人耗心耗神,思想会跟着一起扭曲,想不变成法外狂徒都难。
上述不是为了批判这名凶杀案的男子,没啥意义。
他作为成年人主动选择了人生的后半场,你我都只是个旁观者。
而是这件事对一般人很有教育意义。
要提前把悲剧扼杀在摇篮中,而不是等着悲剧发生后再救火,甚至走极端。
救火能力再强,也比不上防火的重要性。
同时向人们证明了,一个人没骨气,真的会毁掉生活。
本来主动单着提升自我,去找更好的人就能解决的事儿,非得在可以退出的不公平的游戏规则里,把自身逼到绝路。
这世界很大,男人女人很多,好人坏人都有。
越在小环境糟糕的男女氛围中坚持,就会越无知,越井底之蛙地觉得全世界的某个性别都是如此。
最终要么陷入极端悲观主义,把自己困在单身实际上又不接受单身,很高概率会病理化为反社会人格;
要么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极端将就,然后在极端隐忍彻底兜不住的那一天,在歇斯底里中成为恶魔,彻底病变为自毁人格。
我的建议是,不要只看周边异性,多出去走走,多认识新的异性朋友,没必要非得和谁谈恋爱或者搞暧昧。
就算只是聊聊天,或者发现对方可能不是那么接受和你的交流,都不重要,你不是为了成为被所有异性喜欢的人。
而是你见识的异性人类越多,你的认知就越多维度,你的心灵就越安全,遇到问题越有更好的解方案,越不会走极端。
并且对于伴侣是否合适,更有预见性的鉴别力。
也知道什么事物对这类合适的人具备吸引力,能明确自我提升的方向。
这种方向不是舔狗那种盲目跟随,也不是为了将就的自我牺牲,而是能锻炼出实打实的人格魅力的永久性提升。
哪怕这段感情仍不可避免地好聚好散,下一段感情依然适用,整个过程都是安全的。
但这份安全必须靠自身争取,而不是盼望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自动变得无比善意。
发布于 2023-09-19 09:00・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刹迦 - 4 个点赞 👍
让我想到了最近看的另一个问题,“女作者在男频写小说为什么容易扑”
那个回答下面说:
女作者写小说,重法律重规矩重习俗,喜欢极限拉扯,讲究一个被逼无奈但步步为营,反击手段需要符合大众的认可。
男的就暴力多了,先尝试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嘿,还真给他说对了!
发布于 2023-09-19 09:31・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恶意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安静地吹牛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Nutella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河南精神病院主任 - 3 个点赞 👍
社会是有自处理机制的,在法治社会,这种自处理机制如果关系重大,往往由法律调整,但是在一些不太文明的社会比如越南,如果法律不调整婚姻中的财产关系,那么社会会“自处理”直至平衡。
有人贪得无厌侵害他人财产权益,就有人铤而走险以极端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极端方式最终威慑贪得无厌者,最后社会趋于平衡,民众心照不宣。
当然,这本来应该是法律用较小代价实现稳定的手段,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越南谈法我笑,所以只好付出更大的代价和混沌期来实现平衡了。
发布于 2023-09-19 10:11・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元元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无炭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