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20多岁,我看这个新闻会是气愤的。
觉得不好吃又不如现场制作有营养的预制菜怎么能给孩子呢。
但随着年龄大了,对社会上有些事情看的多了,从现在推广“预制菜进校园”其实能看到背后的一些工作执行无奈和曲线救国的行动路线。做个一厢情愿的猜想。
现在的校园餐饮问题是,很多学校已经把这块最肥的利润因为长期的内外关系,已经错综复杂尾大不掉了。甚至校领导都想换一家服务商都不容易,搞招标就被人围标,最后还是那几家。
你说有问题,那么整改,改来改去依然还是那几家,背后老板都一样。
所以,只有从根儿上通过引来一股外力,把桌子先掀了,另外搭台子,才能拨云见日。
这个路径就是借助最近社会上频发的食堂卫生问题,先引入更大体量的企业,把那些过去承包校园食堂的关系户们没有生产条件的企业有个借口不再签约,弄出去。
这一步解决的是在哪个圈子里选择的问题。起码大型预制菜企业都是有固定大型生产车间和厂房,有一定资质,可以随时检查、抽查的企业,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再逐步改进“好不好吃”的问题。只要把小作坊、私人关系户排除自外,引入竞争机制,那么就是用眼前的“不完美”换取以后的开阔局面,可以逐步再追求完美。
当然,不可能一步到位,直接换到又好吃、又健康、又合规的餐饮企业,这是一个战略分两步走的问题。
如果学校真是都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那么可以说用“预制菜”替换现有服务商是一步好棋。
这些未必是完美的最终解决方案,但以后食品安全问题会少很多,而且可追溯能统一管理。
至于怎么更好吃,只要去掉了那些长年的“关系户”,从市场对比淘汰,总能越来越好的。
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猜想。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发布于 2023-09-18 20:06・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