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一直抑制写作的冲动,很难保证不出现回旋镖,毕竟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讨论越多,错的可能性越大,哪怕事情是真的,但数字或者一些描述与未来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到时候舆论一股脑的反过来你还得道歉,这就是现在的类似问题的舆论现状,信息不透明下,人家可以错一万次,你只能错一次。
有时候应该学学胡主编,不去深究这个事情的背后的财富分配问题,而是让大家管好自己的家人,别乱说话,所谓的闷声发大财,不爆料不测量不报道,事情就不存在,也就没有了任何社会分配不均的矛盾了。
这个问题延伸的思考:
集体财富如何管理?
谁该享受垄断地位的收益?
集体资产收益也属于广义税收,如何保证这种财富再分配的公平和效率?
如果不公平也没有效率,如何监督和监管?
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预期放低 ,财富结构失衡,财富结构修正的阻力有多大?
阶层固化问题,集体财富的分配权力是否存在世袭罔替的问题,蛋糕是大家的,如果长期靠血缘来维系分配方式,则必然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
财富转移与冲击外汇问题,我们经济体过于依赖外循环,而外循环的重要利润来源于人口红利,积攒的重要资源是外汇储备,那么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何可以做到所谓的“想在哪个国家就在哪个国家”,钱是怎么出去的?
普通人的宏观税负到底有多大?
最浅显的税收是直接税,比如个税,普遍认为压力不大,那是因为个税只占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的不到10%。
大头是间接税,但只要是税,必然是居民的负担,尤其是消费环节的税,富人和穷人一样的税率,意味着越富有的群体税负压力反而更低,所谓的累退税。
再往深一些的税收就是土地税,土地具有垄断性,这里也包含浅显的土地税和间接土地税 ,浅显的土地税比如你购买房子,就会缴纳相应的土地出让金,高峰时是个税的约5~6倍。而更广义的税收包括实体店的土地成本也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再往深入一些挖掘,还有宏观税负,比如社保养老等资金池,在一些经济体也计入到广义税负,还有和该问题相关的税,即集体资产的垄断和收益问题,典型的就是能源、运输、金融等等收益,也要部分计入到宏观税负里面,只是我们是典型的混合所有制,如果都计入到税收就会让二元结构的承压端和分配端更加明显,这也是大家挤破头想要进体制内和国资铁饭碗的原因,平均薪资和福利更高 ,也是特色的再分配方式。
经济高增长的时候,有人吃肉,有人喝汤,且阶层通道还比较宽,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蛋糕就这么多,有人吃了肉连汤都舍不得丢给二元结构的下层,且分蛋糕的刀世袭罔替,形成所谓的利益和权力同盟,结果就是更多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停滞问题,比如消费不足和低欲望社会,最近的某带货主播的言论其实就是该问题的典型表现之一,居民的收入赶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
四十年的高增长,逐渐的,政府部门高杠杆,企业部门高杠杆,居民部门高杠杆,经济活力下降,大家都会问出这个问题,钱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