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回答

为何明朝没有发生回乱?

知乎用户
64个点赞 👍

见到有人说什么清朝压迫穆斯林,我笑了!

感情啥事都怪到满清身上,恰恰相反,明朝奉行的是大汉族主义,对内压迫色目人包括色目人的宗教,清朝反而是穆斯林发展壮大的一个时期!

之所以在清朝发生严重的回乱,有两个原因

一是明朝时期伊斯兰传播受限导致穆斯林人数占比较少。

二是明清时期的穆斯林信仰不同!

这两个原因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信仰不同!

明朝时期的伊斯兰教曾经成功的中国化了!

主体是中国穆斯林学者把伊斯兰教思想与儒学结合,他们选择伊斯兰教典籍中与儒学思想相契合的内容,把伊斯兰教思想与儒家纲常伦理相契合,从理论上阐明伊斯兰教:

“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条目,与儒家无异”。

而儒学与伊斯兰教思想的共通之处,则是两者会通的基础。

比如,在思想体系上,两者都重天道与人道,关注社会人生,鼓励人们投身于现实生活,以正当的手段获得幸福的生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和对他人的义务;倡导公平、正义、良善、仁爱;在社会功能上,两者都教化民众修善止恶、寡欲清心、复命归根。

思想和实践层面的会通与融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伊斯兰教:

凸显礼法特征和教化功能;

以儒家思想和伊斯兰教思想共有的超越精神、道德关怀等为参照,并在形而上层面主动会通儒学;

修建具有中国建筑特色和装饰风格的清真寺,创作大量汉文伊斯兰教典籍,构建了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体系。

当时的伊斯兰教宗教团体特征大于政治团体特征,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回教徒和佛教徒并没有太大区别!

以上伊斯兰教派俗称老教。

老教与新教

其次是明朝奉行的是大汉族主义,汉文化比较强势,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无论是佛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儒家化了,明朝的穆斯林杂糅了儒家思想,相对较为温和,并且比较容易与周边汉民共同生活,相处还算融洽!

最重要的是老教徒比较佛系,传教手段也比较温和,基本上都是家族传承,基本少有大范围逼迫汉民入教的案例。

这种温和的手段虽然让伊斯兰教成功的在中国扎根了,但也限制了老教的传播,终明一朝,伊斯兰老教徒人数都不多,汉回占比变动不大。

而清末穆斯林则不同。

自马明心1744年从也门取经归来,创立了哲合忍耶后,原教旨主义的新教派层出不穷,对比老教徒,新教徒则更加激进!

对内逼迫老教徒改信新教,焚烧老教汉文伊斯兰典籍,打断了几百年的伊斯兰中国化进程。

比如陕甘回乱前几年,在陕西榆树村,新教徒集中屠杀了6000名“冥顽不灵”的老教徒,而这只是老教徒穷途末路的冰山一角。

对外则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恐吓(如诅咒下火狱)、威逼(如一些暴力手段)、利诱(如作为统治工具吸引一些不得志的读书人)、色诱(如必须入教才能嫁娶)等手段诱使或迫使其他信仰者皈依伊斯兰。

当新教势力坐大的时候,则统一行动采用暴力手段逼迫汉民或者其他民族改信伊斯兰,这个方式是效率最高的,短时间内就可以转化大量穆斯林,即便其中有一些是假意改信,也没关系,在清真寺的监督下,下一代必是真正的穆斯林。

这种激进的手段使得穆斯林人口在清朝中期开始指数级爆发增长!

大大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但也为日后的族群矛盾埋下了隐患!

118年后,1862年回乱爆发!

直至回乱结束,西北地区传统儒穆老教徒已经凤毛麟角。

编辑于 2024-01-28 10:10・IP 属地四川
行万里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