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回答

为何明朝没有发生回乱?

知乎用户
84个点赞 👍

总有些二百五就是不明白什么叫“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有没有可能明朝没有发生回乱主要问题不是朝廷变了,而是回民变了?

现在科普一个概念:纳克什班迪教团

纳克什班迪教团属于苏菲派的一个支流,14世纪左右起源于中亚的布哈拉,其教义要求“修道于众”,强调修道者不应离群索居,应居于人群之中,与世人广交,行善除恶,在社会中履行教乘功修。并且主张“享乐于时”,也即只要是自己劳动所得的财富和乐趣,就可以视为真主的赐予,理所当然的享受。

这种教义对享乐、音乐、社交甚至是商业经营都持开放态度,显然比要求苦行禁欲避世隐修的传统苏菲教派更能获得信众的支持,因此在中亚的突厥语穆斯林中迅速的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纳克什班迪教团既巡游传教,又兴建道堂,再结合其适应普罗大众的教义,因此具有很强的传播性。

除此之外,纳克什班迪教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首领世袭制。从第五代谢赫凯桑尼开始,教派首领继承从师徒相传转为父死子继,此后所有其教派的支流都采取“教长世袭”的传承方式。因此,纳克什班迪教团及其支流就产生了一个所有世俗统治者恨之入骨的群体——世袭宗教贵族。

事实上,纳克什班迪教团对中国的影响早在清中前期就表现出来。

新疆的和卓家族就是之前说过的,纳克什班迪教团第五代谢赫凯桑尼的后裔,他们家几个分支与康雍乾三代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这是另一篇大文章,我们就不在这儿讲了。

康熙中前期,纳克什班迪教团的思想通过海路和陆路的不同渠道传入内地,起初,这些新教义带有强烈的底层色彩,不管是虎夫耶的马守贞、鲜美珍还是后来哲合忍耶的马明心,都极端强调清贫虔诚,面相社会最底层的回民贫民传教

但我们之前提到过,纳克什班迪教团首领的“世袭宗教贵族”属性决定了,其后代势必迅速蜕化堕落为世袭的剥削阶级。

最嘲讽的例子就是被称为血脖子教的哲合忍耶,其第一代教主马明心恰恰是因为反对虎夫耶门宦父死子继的封建教门传统,提出革除世袭门宦制度,减轻教民宗教负担,简化宗教仪轨,强调布施应用于周济穷人,阿訇不能个人占有,教权传承应“传贤不传子”等具有鲜明的平民立场、反对宗教贵族的主张,开罪了华寺门宦的宗教贵族,后者勾结清朝官府镇压哲合忍耶,这才引爆了苏四十三起义

但是谁能想到,他自己的后人,也迅速蜕变为世袭封建教门,脱离底层群众,聚敛无度,穷奢极欲,最后马化龙被个人疯狂的政治野心推动,不惜勾连沙俄,发动宗教战争,造成了十九世纪东亚最大的种族灭绝事件,害的几十上百万汉回平民身死丘壑,自己被左宗棠凌迟处死,满门杀尽。

从宏观上看,门宦制度是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和宗教发展在东亚的一个支流,从微观上看,其缔造了“世袭宗教贵族”这一在中国从未出现过的社会阶层,对中央集权的基层治理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也因此成为历代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要说是19世纪已经日薄西山的袋清,就算是政府治理能力和基层管控水平空前的当下,门宦制度也依然是回民地区基层治理的巨大障碍和主要难题。

本朝都棘手的事儿,你指望基层治理依托答辩的带明能行?

认为明朝没有爆发回乱等于明朝本身有什么优越性,大概跟吹嘘乾隆朝PM2.5低是一个意思。

编辑于 2023-09-15 14:17・IP 属地北京
顾则羽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