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2024年出生人口数据也许/可能/或者正在止跌。
本来我一直觉得2023年大概出生在850左右,按年10%下降。
但是前一段那位北医院士大佬出来吹风700-800万,考虑到其实今年出生人口当时都已经在妈妈的肚子里了,所以实际数据他肯定已经掌握,那么我把预测调整到800万上下。
800万这个数字有多么灾难性很多人已经说了,年下降15%是个什么概念呢?考虑到卫健委肯定掌握每个月的怀孕妇女建档数据(也就是出生人口的先行指标),做个图你就会看到等于出生人口按月每个月都环比下跌1%左右,已经持续了5年。
负责任的说,这个趋势的灾难性和严重性几乎已经到了完全没必要再考虑其他任何经济指标的地步了。什么失业率、通缩、疫情、地方债加起来和这事比都根本不值一提。如果是这个数据大家都不用再做什么抚养比退休金的题了,因为任何预测的前提是出生人口下跌走缓,如果在每个月跌1%的进行时,你做啥题都是扯淡。当然,出生率肯定迟早还是会止跌的,问题是跌到哪?是1.0还是0.7还是0.5最终超越韩国?
但是这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实际出生数是滞后数据,卫健委掌握的怀孕妇女建档数据是先行数据。每年公布上年出生人口的2月,其实当年绝大多数出生人口已经在妈妈肚子里了,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几乎已经完全已知。
我上面说了这么多的意思是:
1,决策层已经完全知道2023年的出生人口数了,误差绝对在2%之内。
2,同理2024年的出生人口数也已经知道一半了。
然后说实话,到目前为止大家看到了什么实质性大规模促进生育的措施了吗?所以对不作为,有3个不同的可能解释:
1,2024的出生数据正在走平,没有继续恶化。这个猜测是合理的,毕竟育龄女性数量下降不大的情况下在这么短时间内生育率持续暴跌本身违反自然规律。虽然长期来说这个会继续跌(因为育龄总人口下降),但是可以缓几年。
2,决策层相信有个大招未来可以拉生育率,所以引而不发。
3,海专精其实没有某些人想的那么专和精。
最后,我个人不太相信那种“统计局会改人口数据”这种阴谋论。从特色角度来说,我觉得改改失业率或者CPI的风险回报比挺高的,因为毕竟这种数据无法证伪也是短期数据。混了就混过去了,死无对证。但是人口数据不一样,它不但是可以被旁证和检验的,而且这个旁证和检验要持续70-80年。等于未来几十年必须持续调整所有数据来为开头的修改打掩护。问题在于后人未必愿意替你擦这种屁股,到时候一旦被揭开就止增笑耳,所以风险回报并不高。
加上出生人口崩盘这个东西虽然毒性特大但是起效比起失业率这种急性药丸要慢性得多。所以我觉得宁可被嘲一下也犯不着去每年改那个数据,反正改了也被嘲,没必要冒着成为史书笑话的风险干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