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站在纯产品的角度,mate60pro做为一款手机,性价比到底如何?

执念于心
76个点赞 👍

这个问题能有这么高的热度,足足近一千个回答,无非是因为题目本身的议程设置,满足了一些人的需要。

这些人的潜台词,我替他们说了吧:

“从纯产品的角度,Mate60 Pro性价比不高”。

甚至这都算好的,翻翻这个问题下一堆回答,某些人来来去去无非就是那一套的话术:

“高价低配”、“爱国营销”
“产品力不行,销量靠水军”
“自主研发不能惠及消费者就毫无意义”

其实也没啥意外的,一个多月前我说麒麟回归的时候,可以说就预见到如今的一幕幕:

别的我也懒得多说,我就问一句:
倘若下半年华为5G和麒麟果真回来了,这些人能不能承认这的的确确是巨大的技术成就呢?
想想估计够呛,这帮人到时不继续阴阳怪气“先有华为后有天,制程落后卖九千”,我就烧高香了。

既然如此,我也认真说几句:

高端旗舰普遍有品牌溢价,Mate60 Pro整体也存在一定短板,这些我都不否认。

即使单论产品本身,Mate60 Pro有诸多独树一帜的差异化,整体表现我认为绝对当得起高端旗舰定位。


智能手机诞生发展已经有十多年之久,产业链整体已经高度成熟。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又极为激烈,各大主流厂商卯足了劲堆配置卷产品力。

如今哪怕消费者购买千元机,都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需求;

如果愿意加点钱上到两三千的腰部市场,各方面都能够获得相当不错的体验;

各家的高端旗舰,或多或少都有品牌溢价,这是行业内再正常不过的现状。

消费者愿意购买高端产品,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源于性价比,而是冲着独树一帜、人无我有的差异化体验。

苹果不正是凭借A系列芯片和IOS生态,多年来始终稳居全球高端市场龙头么?

华为不正是凭借自研的麒麟芯片、优秀的信号、扎实稳定的体验以及影像领域一次次领先行业,逐步站稳高端么?

这代iPhone 15升级之贫乏、存储之金贵大家有目共睹,然而目前不还是有不少消费者坚定选择iPhone么?


具体到Mate60 Pro这款产品,难道没有独树一帜的体验优势么?

最简单的一点,Mate 系列坚持多年的指纹识别和支付级人脸识别双保险,业界有几个产品做到了?

Mate60 Pro有二代昆仑玻璃,抗跌落能力是业界领先水平。

这方面有B站UP主进行过测试,Mate60 Pro在1.5米高度左下角/右下角摔石板这种高难场景下都没有损伤,直到2米高度双角跌落玻璃才碎裂:

有多少人是把屏幕/后盖摔裂才不得不换手机的?更强的抗跌落能力难道不算产品力?

至于卫星通话就更不用说了,友商连卫星通信都还没玩明白呢,菊厂就已经上了卫星通话了。

我看很多人在杠“卫星通信是噱头”,“没有实用价值”,怎么不看看已经有大学生因为北斗卫星通信获救呢?

还有人说“我一宅男要卫星通话没用”,且不说遇到自然灾害城市也是有可能断网的,难道只有“所有人都能用上”的功能才算产品力?

照这么说,对于不拍照只扫码的消费者来说,主打影像的高端旗舰岂不是全成了“智商税”?

想想也是,当初菊厂开创多摄、潜望长焦、超级夜景的时候,很多人不就是喷“营销噱头”么?

直到友商跟着一步步强化手机影像,连最保守的苹果都陆续跟进了夜景、多摄和长焦,这才算是耳根清净了……


很多人诟病麒麟9000s的性能表现,的确,受限于制程等因素,麒麟9000s性能在一众旗舰SoC中相对弱势。

自研GPU的新架构,也需要游戏厂商进行适配。

虽然类似观点已经被污名化成“营销话术”,但我还是要说那句老话,跑分和参数并不等于体验。

我的主力机从Mate X3换成了Mate X5典藏版,这两台机器的关系大家都懂,除5G芯片和屏幕外变化不大。

然而我的实际体验是,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Mate X5,日常使用续航明显超过骁龙8+芯片的Mate X3。

诚然典藏版电池略大一点,但实际体验的差距差距远远不是那点电量能解释的。

我周围换Mate60 Pro的用户,普遍反馈也是续航相当给力,而且日常打开应用的流畅性极佳。

核心原因我之前解释过,早在麒麟芯片尚未被切断先进制程供应的时期,华为终端对芯片的调教就已经跟业界拉开了一定差距。

国内厂商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好好调,只是很多时候是“有心无处使”。
高通芯片的一些底层数据和接口,压根不对下游的手机厂商开放。
联发科倒是姿态相对低一些,但奈何发哥对芯片调教的软件支持这块做得比较糟糕,国内厂商用着着实头大。
国内几家手机厂调发哥,很多都是都是“投入半天效果不佳”,后来干脆懒得费太多心思了……
(近期这种情况有一定改观,比如蓝厂着实为调发哥下了一番功夫,效果也确实不错)

这倒也罢了,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手机厂跟高通跨洋沟通效率实在太低了
这方面我听几家手机厂的人都吐槽过,不过吐槽最多(骂的最狠)的还是菊厂。
没办法,落差太大了。
以前华为终端的人碰到任何BUG,直接找来海思的人“拉通对齐”,都是自己人很快就解决了。
用跟我聊的终端哥们的话说就是:“X的有问题你不解决,信不信老子直接上门找你们XXX”
然而换到高通芯片,一般一个问题就是一千刀出去了。
甚至钱是小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
你这边提交BUG/功能改进,高通那边慢悠悠喝茶,啊不,核查,等到解决动不动就是两三周甚至一个月过去了……
就国内下游手机市场的竞争环境,黄花菜都凉了,这谁受得了啊。
用跟我聊的终端哥们的话说就是:“以前用麒麟的时候还经常怼他们(指海思),现在才知道当初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如今麒麟总算回归了,自主设计的芯片,调起来自然更顺手,这方面友商无论如何没法效仿。

这还仅仅是当下,随着未来OTA,Mate60 Pro的部分体验还会有进一步提升。

我知道鸿蒙在很多人眼里是“连哄带蒙”,知乎上连篇累牍的批判简直络绎不绝。

但菊厂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推进鸿蒙生态,我个人坚定看好鸿蒙的未来。

我甚至认为,未来HarmonyOS NEXT的底层替换可能会带来颠覆性体验。

总而言之,目前Mate60 Pro体验上的确有一些短板。

自研GPU架构需要适配,影像算法也不是完全体,需要后续OTA。

但即使单论产品本身,Mate60 Pro有诸多独树一帜的差异化,整体表现仍然保持着高端旗舰应有的水准。


最后,再说点题外话:

一直以来都有种声音,国产品牌就应该卖的便宜,为消费者谋福利。

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并非全无道理。

我国几乎所有产业,都是从最低端做起,从产业链最不赚钱、最不起眼的环节做起。

先凭借价格优势在低端市场立足,在夹缝中不断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向上突破。

虽然过程往往很艰难,大量企业倒在了半路;

但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最终还是会有部分佼佼者成功突围,实现产业升级。

过往国内的产业升级,不仅能带动从业者的中高端就业岗位,更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


但很多人由此被打上思想钢印,仿佛类似现象是天经地义。

海外品牌可以做高端高溢价产品,国产品牌只配做中低端性价比产品,这又是哪门子道理?

具体到智能手机这种消费品行业,品牌效应和高端产品带动研发的特性更加明显。

别的我也不争论,我就说一个客观存在的基本现实:

有部分消费者是事先圈定了预算和范围,确定购买豪华车/旗舰手机等等高端产品,然后在这一范畴内选择具体型号。

如果国产品牌不尝试冲击高端,结果只是白白把市场拱手让给BBA/苹果三星等海外品牌。

不论是比亚迪设立高端品牌仰望,李斌打造高端纯电品牌蔚来,还是OVM等品牌冲击高端,我个人都支持,很大原因即在于此。

以上描述不分国内国外,可以说都是普遍现象。

国内某一向主打“良心”、“厚道”、“性价比”的手机厂商,在粉丝抨击那么多年“智商税”、“割韭菜”之后,到头来不还是要努力冲击高端么?

海外品牌积累深厚如日系车三巨头,在卖了这么多年省油平价“经济适用车”之后,不还是纷纷设立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等豪华品牌么?

所以说,华为等国内优秀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突破,为消费者带来更优秀的产品更丰富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国产品牌相比海外品牌,核心研发岗在国内比例高太多,提供了大量中高端就业岗位,这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

海外品牌可以长期把持高端,国产品牌却只能做中低端性价比,从来就没有这个道理。

编辑于 2023-09-17 15:49・IP 属地天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现实主义理想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