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这个事聊聊我国的信访制度。
很多人对zf的态度很矛盾,他们一面站在zf不作为的预设立场上抓住一切机会嘲讽、痛斥zf,一面又将所有的期望寄托在zf身上,出了事第一反应就是找zf解决。
这种矛盾在信访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推荐大家看下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反映了基层信访工作的冰山一角,真实的情况比电影里的要魔幻得多。
巧的是,电影里也有群众半道拦县长车的桥段,目的当然是找青天大老爷做主,讨个说法。
这也不能怪上访者,他们往往缺乏现代法治教育,分不清zf的职能,也不管自身诉求是否具有正当性,只关注冤屈能否被解决。
(但我必须提出,在如今的信访工作实践中,采用这种方式伸冤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无理取闹,没几个是善茬。)
再加上我国对信访维稳工作近乎极致的重视,不允许有解决不了的信访问题,导致很多原本应由法律系统解决的问题被导引到了政治系统。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法治渠道无法解决所有的个性化问题,这部分冤屈想要得到申诉,只能寄希望于一个正直、温情、英明的领袖采用“人治”的方式去解决。
这是我国信访制度当前面临的一个价值悖论,如果坚持“法治”就无法解决矛盾,如果采取“人治”又是对信访制度的制度价值的否定。
希望当局能够正视这一矛盾,能做到两全其美固然好,若做不到就必须建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不能总想着既要又要还要,别让信访制度偏离其最初的价值取向。
发布于 2023-09-11 10:19・IP 属地安徽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