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中上晚自习,家长们自己找了一家餐饮企业配送晚餐,饭菜尚可,量大管饱,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问题。家长们每次有什么要求,厂家都会及时给予反馈。
第二个学期,更换为教育局指定的一家餐饮配送企业。试吃时还好,真正配送后量越来越少,最后还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好几个班上百名学生上吐下泻。
家长们非常愤怒,要求学校调查,要求餐饮企业及时给出回应。结果人家企业不紧不慢拖了个三五天,来了一个负责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所有家长,他们的饭菜绝对没有问题。
有家长质问,“之前大家自己找的供应商挺好的,为什么要更换?”回答很简单,去年的供应商不是教育系统指定的餐饮供应企业,他们甚至没有入围竞标的资格。后来没有办法,在指定的餐饮企业里挑选了另外一家。
在家长眼里,孩子是宝贝疙瘩。在领导眼里,孩子都是一只只小羊。薅羊毛是件快乐的事情,餐饮就是其中一部分。吃得好与不好不重要,只要吃不死人,都能想办法糊弄过去。孩子在我手上,你们这些家长还能翻了天?
教育系统通常有指定配送的餐饮单位,这些单位有资质,有人脉,有背景,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学校只能在有限的几家指定单位中进行选择。
规模化餐饮配送难吗?一点不难,难在要不要讲良心,难在能不能少给点回扣。讲良心,把饭菜的品质搞上去,钱少赚一点,但是回扣的空间就没了。没有回扣,你怎么中标,你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
编辑于 2023-09-10 23:51・IP 属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