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看起来,去年底到今年初,国产光刻机技术的确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让很多行业里的人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中包括Wennink。
去年1月19日,ASML开了21年q4的季度会,里面有路透社记者问中国如果要研发自己技术做光刻机,可能做出来吗?会对ASML有影响吗?
那时候的Wennink是这么回复的:
整个先进的EUV技术来自于过去15-20年的历史积累,和一整个生态技术的累计。
举个例子,我们和蔡司(Zeiss)合作,让他们从柏林供给玻璃模块。
他们不是直接拿出来的,而是要精密制造,整个制造过程要花费52个礼拜。
而在这52个礼拜的背后是几十年的技术累计。
而像蔡司这样和我们合作的公司还有好几百家。
所以我说,我们是和一整个生态在合作,而中国如果要自己造出来,需要复制一整个生态系统。
这很困难,但永远不要说不可能,我相信他们肯定会尝试。
那对于他们追赶的速度,我们要做什么呢?加快创新,保持进步。
上面部分是我听译,大家看看大致意思就好。
不过现场视频我听到的语气和态度,还是非常笃定的:我们先发优势太过明显,你又被带上了镣铐,要做可以,难度很大,优势在我。

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的22q4季度会,话术就发生了变化:
如果他们不能得到这些机器,他们就会自己研发这些机器。这需要时间,但最终他们会达到目标。
中国的‘物理学定律’和这里的一样,你越给他们施加压力,他们越有可能加倍努力。
而到了最新的这段荷兰Nieuwsuur的采访,则显得更焦虑了,焦虑到从头到尾开始讲起了宏大叙事。
我去看了看18分钟的采访,大致逻辑是这个:
荷兰和西方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全球化促进创新;可现在逆全球化之后创新会受到阻碍,长期来看影响荷兰经济。
太小看中国人了,隔壁德国车展刚刚感受到了小小的中国震撼,别搞到以后你奔驰宝马都卖不到中国去那不就完了吗?芯片产业也是一样。
新的数字化转型是大趋势,荷兰一定要赶上。

这么看起来我国的新能源车公司真的干得漂亮。
回过头来,我一直关注了ASML连续三年多的季度会了,从21年信心满满到22年优势在握,忽然今年年初开始有些焦虑了,持续了大半年。
这里面除了美国对于duv制裁的反复拉扯之外,肯定还有什么其他的进展打击了他的信心,而这个变化就来自于今年初的光刻机行业。
发布于 2023-09-10 08:29・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