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那个著名的历史段子:
1、“来自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
德国工程师:就算给你们全套图纸,你们也造不出光刻机。
2.“不可明说的吃人魔王向格腊斯逼近。”
白宫办公室副主任:“某种程度上,(中国研发光刻机)是试图复制整个人类文明”
3.“卑鄙无耻的窃国大盗进入格尔勒诺布尔。”
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我们说过,中国不应该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进展,这些领域正是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所在。”
“新政策是我们不仅不会允许中国在技术上取得任何进展,我们还将积极打压他们目前的技术水平。”
4.“拿破仑-波拿巴占领里昂。”
ASML:“中国(大陆)不太可能独立复制出顶尖的光刻技术,但也不那么绝对”
“我的意思并不是绝对不可能,他们肯定会尝试的。”
5.“拿破仑将军接近枫丹白露。”
ASML:“中国独立制造光刻机系统,是在破坏半导体全球供应链”
6.“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于今日抵达自己忠实的巴黎。”
ASML:“孤立中国没有希望”。
“中国有十四亿人,而且聪明人很多,他们能想到我们未想到的解决方案,我们是在迫使他们提升创新能力。”
“他们还刚在德国举办了大型车展,很令人震惊。”
“他们做事更努力、更专注、更快,而我们太自以为是了。”
以上其实是玩笑,上述言论并不全都来自ASML。
放在一起纯粹是节目效果图个乐,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合订本”。
就我个人观察ASML总裁Peter Wennink的前后发言并没有太大出入,整体而言他是站在反对制裁支持向中国供货的立场上。
他的发言其实或多或少能代表ASML高层的整体态度,在商言商嘛。
只是过往的事实证明,是否向中国出售并不由ASML说了算,甚至不由荷兰政府说了算。
所以轻松的段子说完了,接下来该说点沉重的。
如果要认真分析的话,我个人有两方面看法:
麒麟9000s在设计和制造两方面都是国内产业链的巨大突破,在美国最坚实的防线上硬生生凿出了突破口,对我国产业升级极具战略意义。
但也正因为国内产业链的突破意义重大,有可能引发美国人倾尽所有的疯狂反扑,我们还是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1、麒麟9000s在设计和制造两方面都是国内产业链的巨大突破,在美国最坚实的防线上硬生生凿出了突破口,对我国产业升级极具战略意义。
麒麟9000s的具体信息,这两天估计大家已经了解很多了。
设计层面,自研的CPU/GPU内核,彻底堵住了唱衰者的最后一个借口,标志着海思的设计能力跻身全球最顶尖行列。
顶着美国在EDA领域的封锁与制裁成功实现设计,也意味着上游设计软件领域有明显进步。
更关键的还是制造层面,曾经的海思麒麟正是被切断了先进制程供应才不得不饮恨。
芯片是数字世界的物理底座,在当下和未来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社会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应该说,环顾全球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并不弱,尤其是在成熟制程领域已经有不菲积累
但是在占据技术顶端和产业价值大头的先进制程领域,我国相关产业积累比较薄弱。
诚然,成熟制程(尤其是28nm黄金制程)在很多领域完全能满足要求。
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太多太多的关键环节需要先进制程:
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现代人日常生活必备工具,核心芯片都需要先进制程;
当代移动互联网依赖的通信基站,核心芯片也在逐步走向先进制程;
大国重器的科研仪器、超算,长期看也还是需要先进制程;
我国汽车产业借助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成功实现大跨越,对产业升级也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整车智能化的物理底座——车机和算力芯片,已经以极快的速度迈入先进制程。
我并不认为美国芯片制裁能让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化为泡影,具体原因可以参考这个回答: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能突破先进制程的限制,本能够带动庞大就业的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就可能发展受阻。
甚至连最近大火的AI领域,美帝也已经禁售中高端计算卡,试图通过卡住先进算力的方式打击中国在AI、流体力学、工程仿真等等领域的科技研发。
之前分析菊厂业务时,我曾说过一句话:
就像《三体》中地球基础科技被智子锁定一样,如果芯片代工问题得不到解决,菊厂在各个业务线都会撞上先进制程这堵墙。
更进一步说,这段话固然是针对华为海思,但又何尝不是整个中国产业升级的缩影呢?
所以说,先进制程不仅对未来高新技术发展至关重要,更是对各行各业都有巨大影响,堪称我国产业升级最大、最核心的瓶颈。
反观海对岸的,我相信有一点再铁杆的美分也必须承认:
现在的美国,早已不是二战后制造业如日中天的美国了。
某东方大国的崛起叠加美国自身的去工业化,美国的立国之本被严重侵蚀,曾经的优势产业大量流失。
如果不是马斯克搞出来特斯拉和Space X,情况还会更糟糕。
即使如此,翻翻美国上市企业的财报,究竟是哪些巨头撑起了纳斯达克的辉煌?
苹果、谷歌、微软、高通、英特尔、英伟达……正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科技公司,成为美国利润和工作岗位的最大提供者。
所以说,半导体及ICT产业已经是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最核心的基石,夸张点说甚至算得上当今美国的立国根基。
一旦半导体及ICT产业失守,对美国来说可谓是不能承受之重。
中美两方面的信息结合,情况还不够明显么?
华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正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顶尖公司的共同努力,在美国最坚实的防线上硬生生凿出了突破口。
长远来看,国内顶尖科技企业的努力,即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也撼动了美国霸权最坚固的柱石。
2、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仍有一定隐患,美国人有可能倾尽所有进行最后一波反扑,我们还是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麒麟芯片不是原子弹这种产量有限的军用产品,而是出货量上千万的民用消费品。
半导体是很长的产业链,相关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封装等等环节涉及大量从业者,环节多了信息自然容易传播。
从世界各国核武研发的历史看,原子弹研制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就更不用说民用芯片产品了。
事实上,麒麟9000s上市前就有苗头,包括我在内业内不少人都提前得到了消息。
如今麒麟9000s究竟是谁代工其实大家都清楚,我看到的一些消息甚至疑似定位到了具体哪间厂哪条线。
(菊厂自己的线保密程度相对高一些,不过据我所知菊厂自己那条线进度落后一些)
明知如此,Mate60 Pro在很多关键信息上仍选择了模糊处理,在我看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供应链。
实事求是的说,目前自主7nm产线的部分设备仍无法完全脱离美国技术,而是搞定了耗材和维护自主生产。
就我了解的情况,麒麟继续生产一段时间应该是有保障的。
华为Mate X5、Mate60 Pro+陆续开售,也能看出产能或存货有底气。
只是一来半导体产业链太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二来手机等移动设备对功耗要求太高,即是SoC能顶上,我个人比较担心其他队友。(主要是不知道cx能不能顶上来)。
菊厂选择模糊处理,可能有这方面原因。
站在ASML的立场上,不论是出于对潜在竞争对手的谨慎还是对眼前利益的追求,他们一直更倾向于“倾销”策略,希望不受限制的向中国出售光刻机。
毕竟半导体产业投入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
与其让中国庞大的市场养出竞争对手,不如趁着现在尚有技术优势放手赚钱,进而有资本投入下一轮研发。
但很残酷的现实是,卖不卖给中国ASML自己说了不算,甚至荷兰政府说了也不算。
过往一系列事实表明,美国对所谓“盟国”的半导体产业有很强的控制力。
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美国人不可能察觉不到,也很难想象其会无动于衷。
事实上美国人过往的一贯风格是:只要有好用的牌,就会坚决用的狠用到底,甚至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正如毛主席的那句明言: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美国人利用其独步全球的半导体产业,肆无忌惮的扩大打击面,这些年我们难道看的还少么?
通信、AI、超算甚至消费电子,多少产业被波及到呢?
所以我认为,美国有可能可能进一步胁迫所谓“盟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倾其所有发动最后一波反击。
但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能做的唯有扎实前行。
对于美国一轮又一轮的制裁,有些观点我在知乎也是一遍又一遍强调:
看似温和公平的自由市场倾销,长期看反而可能是扼杀竞争的最大推手。
而看似严酷和立竿见影的制裁,长期看反而为自主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市场空间。
……
短期内华为乃至所有相关企业面临的打击,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但我们不仅要关注现状,更要关注现状背后的发展趋势。
只要我们不被“速胜论”和“亡国论”蒙蔽双眼,只要不被短期困难压垮意志,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我国目前仍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从来不排斥对外合作。
如果愿意合作,光刻机等设备该买的我们还是会买。
但如果美国继续在半导体领域肆意妄为,最终也只会逼迫我们继续打造自主产业链。
Mate60系列的开售,已经是对美国无理行径的一次迎头痛击;
倘若美国仍然一意孤行继续加码制裁,到头来也只是害人害己。
PS:
ASML总裁还提到了国内品牌在德国的车展,也是让人会心一笑。
作为电动汽车坚定支持者,我很高兴的看到。国内自主品牌借助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国内汽车远赴欧洲,同样也是我国大力发展海外化,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举措。
我们从未如某些壬渲染的那样搞“闭关锁国”,但如果某些国家自以为封锁能压制中国发展,我们也必将建立自主的半导体产业链。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