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管理落后。
正常的管理是这样的:
“这是10块钱,你去XX超市买XX品牌XX名称的酱油1瓶,半日内拿到厨房”。
至于怎么买,路上要克服什么困难,这个由执行者想办法。
落后的管理是这样的:
“大家要提高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购买质优价廉的酱油”。
看出区别了吗?
落后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没有细化的执行方案、没有可量化的执行标准,甚至连任务完成的结果也没有一个规则可以评判。
发布命令的人有意或无意地模糊了命令(逃避了责任),执行命令的人当然没有办法知道该怎么做。
于是,命令传递到中间管理层的时候,中间管理层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删除很多东西,最后执行成什么样子就只有鬼知道了。
比方说酱油,什么样的酱油?是发酵足足100天的黄豆酱油,还是挂个“发酵”的名头实际上是调配出来的化学酱油?
再比方说质优价廉,想要“质优”就不能“价廉”,这两个怎么同时做到?
至于“尽快”,1天是尽快,我花半年时间前期调研、中期考察、后期测试试用也是尽快。
这就是没有一个标准造成的结果。没有标准,中间层只好“猜”,最后糊弄了事。
这在我们国家还有个专门的名词,叫“中梗阻”,大概意思是,都是中间层的错。中间层“故意”推诿、阳奉阴违,哪怕上面喊破了喉咙,底下忙的跑断了腿,结果事情还是办不成。
相反,我们国家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就做得很好。
比方说招商引资,上面的命令不扯别的,你拉到了投资就升官,拉不到了就滚蛋。各级官员都有明确指标,多的几千万,少的像什么图书馆馆长、妇女主任之类也有几十万。
科学吗?合理吗?有逻辑吗?完全没有。这种命令今天看来反倒像是一个笑话。
但管用。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全世界的外资都跑中国投资。
这就是管理水平。管理里面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要想让命令执行下去,命令本身就必须简单明了。
命令只有大学生能看懂,就只能执行到市一级。
能让中学生看懂,可以执行到县一级。
能让文盲老太太都看懂,那么就肯定可以执行到街道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