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法律会损害法律的权威性。
有次我和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年轻大学生聊天,聊着聊着他蹦出了一句话把我吓一跳。他说:“做了什么坏事后只有被抓到了,判刑了或者惩罚了才算违法。如果没抓到就不算违法。”这是个典型的法盲言论,居然出自一个大学生之口。违法了就是违法了,即使执法没抓到那也是违法了。这社会上有太多人抱有同样的想法,做着违法的勾当但是心中一点愧疚都没有,一旦被抓到惩罚后也就是自认倒霉,但是一点都不认为自己不对,不觉得自己违法。
这就是法律缺乏权威性的后果。为什么法律会缺乏权威性?那就是执法出现问题。执法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执法太弱,抓不到人,另一种是法律太模糊,没有具体明确的执行标准。
有一类法律,如果严格来抓的话所有人都会违法,但是这类法律平时就是摆在那里做样子,不起任何作用,直到哪天开始做运动,针对某个问题某类人物进行严打,这个法律就开始大派用场,一抓一个准。这类法律就会极大损伤法律的权威性。人家问:“为什么那个人去年大张旗鼓地做这事你不抓,我今天就被抓了?”这个问题回答不了,别人就会认为这不是违法的事,只是自己倒霉,或者是自己惹到了不该惹的人,被别人整了。
“一放就乱,一抓就死”,这种情况和法律缺乏权威性很有关系。法律缺乏权威性,投机思想就会很泛滥。
在公开场合穿违背民族情感的服饰,如果是指侵华日军服装和旗帜,写着辱骂中华民族的言论的服装,那是很明确的。但如果是某些很多人穿过,平时穿穿也没事,但某天被一个人闹起来放在聚光灯下于是大家都来谴责,就要凭这条法律拘捕起来,那该怎么去诠释这条法律,怎么去保证法律的权威性,这就得好好思考下了。
所以这条法律不能是只有一句含含糊糊的话,需要明确下详细内容,让大家知道这服装就是会违法,那个服装就不会违法,即使被登报也不会因此被抓起来。
编辑于 2023-09-12 19:31・IP 属地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