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高祖还乡》正是汉民族的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这种精神也和汉高祖本人有一定的关系。
在汉代以前(甚至包括汉代的一段时间),血统论一直是社会的主流。秦末的反秦运动,很多都是有能力的人拥立一个六国贵族来作旗号。甚至连说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在老乡讲他以前做贫民的故事时,也会暴跳如雷。
但是刘邦不一样。他并不避讳自己以布衣提三尺剑得天下这件事。什么龙种,赤帝之子的鬼话,都不如他这一句真心话来得真切。他功成名就后,也不是端起架子,以什么天生贵胄自居,而是回老家和乡亲们把酒言欢,唱歌跳舞。而中国的血统论从这一刻起就开始了动摇。
后来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那些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不再是所谓的“半神血脉”,而是来自各种地方。喂马的伙夫,卖枣的商贩,锻刀的铁匠,种地的农民,大家都能是名垂千古的英雄。因为那个给民族命名的人,也只是沛县那个好酒吹牛的街溜子,亭长刘三。
人是因为自身的功业而成为了神,而不是神注定来实现功业。中国人总是认为,人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只是人。神话刘邦反而是在削弱这种旺盛的精神力。这首曲子才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刘三始终是刘三,因为做了大事被改叫汉高祖。同样的,你我为何不能去做大事,成为大英雄,然后看着刘三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说句题外话,从刘邦本人的性格来看,他估计会很喜欢这个曲子讲的故事。倘若真有乡亲告诉他自己当年借了他三斤豆子,他很可能大手一挥还他三斤金豆。反正我刘三的本事不需要靠排场来说明。
编辑于 2023-09-21 12:25・IP 属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