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回答

如何评价网红「渤海小吏」,和「当年明月」相比如何?

教员学生道玉子渊
146个点赞 👍

我看渤海小吏的作品两三年了,已经不算是“萌新”。他的作品有优点,但我认为最近三年问题更多,而且越来越明显。

不知道有没有老读者还记得他当初创作的初心——是通过分析着重一百场战争来串联起两千多年“帝国时代”的发展脉络,作为家传留给自己的儿子。

但如今呢?我们来看看他在最新的一次总结中是怎么说的:

………
咱们之所以定在写到铁木真死时去收尾这个系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写清,是因为清史都没定调;
不写明,是因为我觉得当年明月老师已经完成了我对明史想表达的所有东西,也无法超越,更重要的是他是我偶像,越往后写也就越会被网友们比较,当然大IP的碰撞后会造成大流量,这确实是敛财之道,但真的不是我这个人的做人宗旨。
这些年咱都没咋写过蹭流量的事,不是咱的算法。
这些年我一直对明月老师有种开山宗师般的敬仰,因为人家让你知道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写,没有人家你就端不了这碗。马镫没发明出来前,你普通人就是上不了马,明月老师就是那位发明历史马镫的开山宗师。
不写元,因为真的没啥可写的。
最开始想写到南宋结束,但思前想后又要提防一种论调,你这是暗喻“宋亡之后无华夏”啊!你崖山之战后收尾到底是何肮脏居心!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我想的过于多了。其实真不是,我这些年遇到的恶意那可是太多了,没法不想全点。
1%的概率看似小,但它一定会出现。
想睡的踏实点,是个系统性的工程。
其实理论上来讲,写完北宋灭亡就可以收尾了,因为后面的所有历史在咱们前面的内容里已经都发生过了,后面不过是在重复,但你要是靖康之变就打住,就会有一种文章这样做:你不让岳飞上场啊!你偏挑华夏最弱的时候结束啊!何其歹毒啊!这是毁灭民族自信啊!忒脏了!
铁木真死,是个完美结点。
………

每句话都在说自己不是那种强行收割流量的人,但如果了解他作品的人都知道:把他最近的实际作品和他最新的这次总结放在一起看的话,几乎每句话都渗透着流量。我只能说,他收尾收得很及时。

(有意思的是,他自己也提到了当年明月。)

形式上,体量早已超过他的最初构想,说明他以前大概率没有一个缜密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计划。内容上,从最开始精彩细致的战争分析的专题史,到后来越写越收不住,变成把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融在一起的全史通述。再到后来看见有了高热度和高人气,便肆无忌惮夹带不必要的个人私货(我没说一点私货都不能有,但不能夹带“不必要的”,更不能“肆无忌惮”),甚至鼓吹早就不被现代社会价值观推崇的宿命论、媚上论(你有发表个人观点的自由,但既然要利用互联网,你同时也要注意你的社会影响),从此在收割粉丝、追求变现的路上一骑绝尘不回头(都希望吸引粉丝,都希望尽快变现,但要有个底线)。

渤海小吏早期的一些文章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还可以,《秦并天下》《楚汉双雄》这两部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整体上也还算说得过去。后面的内容质量却明显随着粉丝群体扩大而降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此不计后果还自命不凡的超大体量想写通史的野心和他的个人阅历和能力严重不匹配,结果现在果然搞起了商业化团队经营,果不其然后来又去过度解读《西游记》了

越往后写,距现在时间越近,素材就越庞大。他根本无法兼顾对某朝代、某人物或事件持对立立场的粉丝群,更别说相对而言的客观公正了。更何况中国两千多年也是存在王朝循环周期律的,这可能意味着他的粉丝越往后看越产生他写的东西是不是之前就讲过的疑惑,并且对他的分析的质疑也会越来越多,让他越往后越无言可写,最终可能彻底瓦解他引以为傲的理论体系。

至于东施效颦模仿当年明月(石悦)……当年明月(石悦)当初写文的动机和目的一直很明确且始终坚持。虽然从学术角度来看,《明朝那些事儿》问题很多,但文字间能看到他善于顿笔、收放适宜的功力。而且随着《明朝那些事儿》大火,当年明月(石悦)才得以因逢际会有了仕途上的进步。而渤海小吏的动机实际上飘忽不定,而且随着热度的上升,其主观上用知识来牟取金钱利益乃至进一步渴求赏识而博取仕途绿灯的意图愈发明显。我甚至可以说,从某种特别的意义上说,渤海小吏背后的功利心和投机心态展现了一个当代普通基层吏员的真实的官奴心理。

历史知识在他这似乎渐渐不再是施展自身历史水平和文人情怀的载体,甚至不是教育后代、培育家风的方式,而几乎变成了收割韭菜、自我膨胀的工具。

有人拿司马迁私修《史记》和他类比来证明一家之言的高度,其实有点可笑。请问他有司马迁十分之一的勇气和情怀,以及敢于冒死针砭时弊、发言犯上的品质吗?

当然,有一说一,渤海小吏很聪明。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也意识到大众的某些质疑了,所以收尾收得很及时。他这些年客观上也助推了历史文化的通俗宣传,不算无功。但如果细究起来,其理念实在不敢恭维

想学历史,建议直接翻史书原文,然后去看当代专业学者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专业评判的著作和论文。最关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独立正确的方法论、逻辑体系。这种专业水平不高的解读当个乐子可以,但如果当人生指南,或者在某些严肃的问题上过度高估他,未免就显得南辕北辙了。



上面部分文字的原始来源是下面这个链接。这个链接表达了我的不少心声。(但是有部分观点和我并不一致,所以我也进行了改动。)现在把原始出处放在下面:

编辑于 2023-10-04 19:26・IP 属地安徽
刚猛直男冽凛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