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回答

如何评价网红「渤海小吏」,和「当年明月」相比如何?

教员学生道玉子渊
13个点赞 👍

让他俩分别聊聊明英宗和清文宗咸丰,估计能达成一致。

当年明月他(明英宗)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渤海小吏:清末的很多事,都是不得已。

1.好人明英宗

当年明月自称历史书看的很多,但他缺乏最基础的常识。明宪宗给他爸说点好话是没办法,毕竟是他爸爸,其实清朝人没当真,明朝人更没当真,可他怎么就当真了呢。

原因我认为很简单,他把自己当成朱祁镇了,可能是官家少爷出身,让他缺少对底层的同理心,才能得出如此荒唐的结论。

土木堡之变让三十万大明精锐损失殆尽,一代大明精英战死沙场,这对石悦石老爷来说,也许就是个数字,是小孩子搭积木,塌了那么轻松的话题。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曲姓歌星母亲挪占东北下岗工人安置经费意味着什么”。

这个话题下有大量关于东北下岗家庭的悲惨遭遇,对曲母、曲婉婷的口诛笔伐都不吝啬骂街的词语

那么曲母影响的家庭有三万个嘛,明英宗直接影响到的家庭就是三十多万个。因他一顿操作,让也先起了南下的心思,北京保卫战开打。

整个大明都因为这场外患受到影响,明英宗间接影响的家庭最起码三百万起步。

这种拿国家命运当儿戏,坑死无数生灵的皇帝,还有人能给他得出一个好人的评价,也是没谁了。

2.不得已的咸丰

当初我第一次听说明英宗是个好人的说法,我就替清文宗咸丰不服气,咸丰到底差哪了,怎么今天一水的都是骂他的。

咸丰做过很多实际有意义的事,改革官场、铁腕治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他爸给他留的,道光三十年也就是道光去世那一年的十二月,洪秀全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更是他爸爸签订《南京条约》给弄了个十二年后再订详约的事。

咸丰自1854年跟英法聊,聊到1860年,怎么谈都没谈拢,这才打起来的,很多人苛责咸丰说,咸丰不顾外交规则,招致洋人的入侵,这个说法很荒唐。

咸丰和英法前后谈了六年,要真是一个外交规则咸丰早就认了,英法是找你谈不平等条约的,你按他那个规矩来,他就不逼你签条约了?

要是按照石悦的说法,咸丰最符合不是好皇帝,但是个好人的说法。


渤海小吏的话出自今年1月7日的视频,刘邦灭秦|| 刘主任的一路向西,中年邦的奇幻漂流_哔哩哔哩_bilibili

我没有断章取义,有疑问的可以看看原视频,在视频的27:00处。


他的原话比我说的还要过分一点,他说是晚清慈禧那堆看起来特别荒唐的事,都是三个字:不得已。

好嘛,慈禧也能加入到洗白白的行列了。咸丰再荒唐,他也没不顾国家安危,优先个人享受。

咸丰放纵声色,跟慈禧修颐和园有本质上的区别,咸丰作践的是自己的身体,他没有对国家经济造成什么大的负担,就是单纯的不想活了,他振作起来大清就有救了?

慈禧作践的是大清的经济和国防,断送的是中国和平完成现代化的五十年国运。

编辑于 2023-09-09 15:50・IP 属地天津
Zazade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