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拍好。
原因很简单,因为东方大国本土的电影根本无法像《奥本海默》这么拍。
鉴于这个问题的极端敏感性,因此在此只能描述几个简单的小问题:
a、电影《奥本海默》之所以被定为R级,正是因为该片中涉及到了奥本海默与情人之间的大量限制级镜头。
对此,如果钱学森有在天之灵,内心深处估计会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如果不是因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当初亲自出面求情,那么最终的结局估计连奥本海默本人都会吓晕在厕所。
b、比《奥本海默》里香艳的R级镜头更加致命的,则是真的会死人的那种。
1958年,中科院成立581组,钱学森任组长,赵九章则是副组长。至于赵副组长究竟是如何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以及是如何英年早逝的,则是一个连钱组长都不敢回答的送命题。
c、1957年,姚桐斌在联邦德国冶金厂实习,并对德国的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回国后,他[1]负责主持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研究,并对火箭部件的设计、选材和制造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
至于他是如何成为新文艺复兴运动中最早被破氦致dead的两弹一星员勋[2],同样也是一个连钱组长都不敢回答的送命题。
d、就在姚桐斌在德国冶金厂实习的时候(1957年8月),已经回国7年的邓稼先被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
1971年,九院在新文艺复兴运动中沦陷,邓稼先、于敏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221基地进行劈豆。至于炸药专家[3]当时是如何在青海基地dead的,则是一个连邓主任也不敢回答的送命题。
e、1957年,屠守锷调任国防部五院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主任,担任长征二号火箭的总设计师,以及东风二号、三号导弹的副总设计师。
没人知道(敢问),当他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并被劈逗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f、在电影《奥本海默》中,诺兰运用了大量镜头来刻画奥本海默在研制原子弹过程中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活动。
然鹅,与其他几千名同行[4]相比,奥本海默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心理脆弱的弱鸡。
原因很简单,因为奥本海默从来没有体验过白天被劈逗+写“小作文”、晚上进实验室的感觉,更加无法想象在一边在big meeting上被劈痘一边计算洲际导弹数据时的感觉。
g、奥本海默的老师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东方大国,也有一位“一代宗师”,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周光召、邓稼先等一大波top科学家都曾是他的学生。
实际上,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因此他也被尊称为“大师的大师”。
然鹅,十几亿人口中许多人却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而知道他最终杯具结局的人,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敢提。
显然,这一切历史truth,连诺兰看了都怕,更不用说拍成《奥本海默》这样的人物传记电影了。
楼下保安说,这一次不要问我,我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