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华为 Mate60 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愿天晴
256个点赞 👍

从华为的角度

其终端业务朝着自主可控的角度迈进了一大步。

什么叫自主可控?

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做叫自主可控,而是可以尽可能排除来自霸权主义的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回归到市场本身,和合作合伴共同成长。

而考虑到手机业务是对芯片制程工艺最为敏感,需求量最大的业务,手机业务开始自主可控的时候,华为的其他业务基本上安全了。

也就是说,从Mate60开始,华为整个的业务从过去三年的危险期中走了出来,企业开始从求生存阶段逐步回归到谋发展的阶段。

过去几年里,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华为的麒麟和5G被制裁,但其实不只是如此。这个过程中华为最难受的并不是已有的极限制裁,而是制裁的不确定性。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是一个渐进式的,随时调整的,不断变化的局面。

一个经典的案例,当初华为做MatePad Pro 12.6的时候,本来规划的是120Hz OLED屏幕,但在上市前夕,因为供应链制裁升级,不得不临时切换供应链,产品重新调整,不仅上市晚了几个月,屏幕上也出现了关键的缺陷点。

确定性的制裁是,你在某个限制条件下,去想尽办法打造产品。不确定性的制裁是,当你在现有条件下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打造出了产品,临近量产,制裁条件变化,某几个关键元器件不能用了,你又得重新切换供应链选择,重新调试。

这对于研发人员精气神的打击是非常可怕的。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写论文,好不容易花了三个月,论文初稿刚出来,结果电脑死机,文档没有保存,又得重新开始,什么感受?

而从Mate60 Pro开始,基本意味着华为终端业务开始进入自主可控阶段,制裁依然还在,压力依然很大,局限性依然很多。但至少可以按照自己的研发节奏推进产品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说Mate60 Pro是华为这场反对霸权主义的战争里的赢下上甘岭,不为过。


从产业的角度

Mate60 Pro的突破,同样意味着中国科技产业在应对对美帝科技打压的能力上迈进了一大步。

很多人在谈论半导体这件事儿的时候,一直都在说国产,但其实全产业链国产并不是咱们的最终追求。全球化是大趋势,不可能真正逆转,咱们国家也从未想过真正去逆转。

所以你看这几年,美国越制裁,中国越开放,美国在对中国科技企业施加政治大棒的时候,中国引进特斯拉在中国打造制造基地;美国对华为极限施压的时候,中国对苹果一如既往,由此形成鲜明对比。

本质上,美国追求的也不是逆全球化,而是全球化中的分工决定权。

美国为什么要打压中国科技产业,为什么要制裁华为为代表的先进科技企业?或者说,美国制裁华为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其实就是全球化中的分工,这个分工怎么分的问题。

一个典型的案例,美国给华为供应骁龙4G芯片,而且是上一代的骁龙4G芯片。有一些人不理解,直接把华为弄死不好么,为啥还要给他续命呢?

我们看Mate60 Pro之前,在手机这个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产业里的基本局面:

高端市场苹果一家独大,包括中国市场也是如此,苹果以不到20%的销量,拿走了近50%的销售额和80%的利润。

而在苹果之外,其他的品牌无论是小米还是OPPO卖手机,用的都是高通的解决方案,美国利用芯片产业的优势,又把剩下的这部分市场里的利润大头拿走了。

而华为则直接沦为了高通芯片去库存的工具人。

所以你看大家日子其实都很艰难,高通的价格居高不下,你还没什么反制措施,终端价格战愈演愈烈,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局面愈发艰难。

这像不像打工人的现状?

很显然,美帝要的不是全球化,要的是在全球化分工中,中国永远做美帝的打工人。

Mate60的回归,从终端层面,一定会切下苹果的一大块蛋糕,这部分利润就从回流美国变成了留在中国。

从供应链层面,彻底甩开高通为代表的美国半导体产业,这部分的利润就留在了国内,成为了国产半导体产业升级和崛起的水源。


从大国竞争的角度

过去三年里中美的科技战是不对等的,美国的制裁烈度决定了对中国产业的伤害深度,而反过来,中国对此毫无办法,所以每次都只能强烈谴责,严正声明。

当一个暴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时候,那么他一定会得寸进尺,直到打得你爬不起来为止,期待流氓的良心发现来停止暴行,是极其幼稚可笑的。

但Mate60 Pro开始就不一样了,一切都开始变化了。在美国极限施压下,华为依然能够正常生存、研发、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突破的时候,压力就开始慢慢向美国转移。

自由派的投降论里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如果美国真的要弄死你,把你所有的芯片都断供,你的产业是不是瞬间崩塌?

但他们没有想过,如果美国这么做了,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同样会崩塌,中美现在其实都处于没得选的阶段,中国需要从美国购买芯片,而美国的芯片,主要也只能卖给中国。

在Mate60 Pro之前,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所要考虑的只是芯片卖给华为还是卖给小米的问题,反正买的都是美国芯片。

但在Mate60 Pro之后,华为每多卖一台手机,就意味着美国产业链的一台手机的损失,这不再是A or B的问题,而是有或者无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那这不是逼着美国加大制裁力度么?

是,是逼着美国加重制裁力度,可问题在于,美国真的有能力无限加大制裁力度么?

上甘岭战役之前,美国并没有真正把中国当成旗鼓相当的对手,他们考虑的无非是怎么在最小的投入下拿下这场战争。但在上甘岭之后,美国不得不思考另一件事儿,朝鲜战争可能是一个无底洞一样的拉锯战,随着时间的演进,投入越来越大,但可能不可能彻底打败中国,且无法从战争中获得收益。

现在的科技战如出一辙,美国无法真正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持续增加的制裁力度可能只是单纯消耗美国在产业链上的优势,而无法获得可预见的收益。

且,一旦因为这种一直持续下去的制裁,变相把市场推向中国自主可控产业链,成为中国自主可控产业链持续升级和崛起的最大助推力。

那么,等到有一天,当在美国自己推过来的市场的孕育下,中国真的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对美国替代,那么到时候,美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美国现在施加的这一系列制裁就成了美国半导体产业最大的埋葬者,那么现在的政策制定者就成了美国产业的罪人。

从这个角度,Mate60的推出是大国博弈的上甘岭,是逼迫美国真正考虑回归谈判桌的关键节点。


从用户的角度

Mate60系列的回归,让高端市场用户在苹果之外,终于有了另一个靠谱的选择点。过去几年里,在华为被制裁之后,苹果在高端市场一家独大,这本质上就是高预算用户没有更好的选择。

苹果的一家独大客观上催生了他挤牙膏的可能性,所以你看,iPhone 14标准版甚至连处理器都懒得升级了,直接用上一代,这在iPhone发布之后的十几年里,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但华为被制裁之前是什么局面?

2018年秋天发布的iPhone XR价格大涨,这一年,恰好是华为高端化大突破的一年,然后,iPhone XR一整代的产品崩盘。

2019年Q1,华为全球销量暴涨50%,伴随而来的是苹果暴跌30%,几乎进入了崩盘的节奏。

然后就是我们熟悉的,19年iPhone 11的价格爆降。

你看,对于用户来说,哪怕你不喜欢华为,就喜欢苹果,也应该支持华为回归,只有这样,才能倒逼苹果的产品升级和降价。

而对于喜欢华为的用户来说,那就更开心了。

Mate60 Pro的大火,确实有很多产品之外的要素,但最根本的依然是用户对华为的认可,对Mate60的认可。

在Mate40 Pro之后,华为用户终于再次有了更理想的产品选择。

发布于 2023-09-07 07:54・IP 属地上海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小蒜苗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