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5个

为什么没人立志改变中国的教育呢?

qian_
15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1912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中国义务教育”的想法,决定以普鲁士式义务教育为模板。

1915年,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非常激进的“汉字拉丁化”方案,甚至获得了鲁迅先生的支持,后被否决。

1917年,毛泽东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方针概括。

1919年,白话文运动开始,代表人物为鲁迅。运动提出用白话文代替繁琐的古文,力求务实为主。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延安方面提出工农兵接受再教育,将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相结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开启扫盲运动,同时要求女子与男子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全国开始正式推行义务教育。

1950年末,扫盲运动基本在全国铺开,工农兵接受文化教育,全国各地夜校如雨后春笋。

1956年,应民众与生产生活需求,为了书面文字的书写方便,简体字推行开始。

1958年,“汉字拉丁化”不同于之前提出的使用拉丁文字代替汉字。本次意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用拉丁字母+四声注音法为汉字注音,方便汉字学习普及。

1966年,一份联名的师生信件寄到了毛泽东手中,信上提到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长此以往城乡对立会愈加严重,教育资源将被城市垄断,造成教育上的阶级固化。所以,高考停止。

1977年,提出“二简字”将简体字二次简化使用,但由于其方案有问题,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同年,高考恢复。

1986年,“二简字”废除。

1998年,工程师出身的江泽民领头提出了“985工程”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等人才。

1999年,继985工程后,又提出211工程。同年,中央提出随着国家发展,资源的丰富,高中、大学应适当扩招,为更多的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

21世纪初,受到中国加入wto影响,以及当时国内互联网上的公知泛滥。教育私有化浪潮逐渐扩大化,“私立学院”“贵族学校”“野鸡大学”等等现象开始出现。同时,美式教育中的校友制度、举荐信制度开始在互联网上备受推崇,逐渐渗入教育体系之中。

21世纪10年代开始,随着私立教育的参差不齐,资源浪费等。国家开始出台管制教育标准化,对野鸡大学以及一些冒牌大学、不合格院校予以取缔。

2014年,民众对教育负担较大开始逐渐重视。国家提出教育减负的指导意见。一些教育资源压力较轻的地方率先相应。黑龙江省对省内晚自习、教师补课、违规补课班等进行取缔。学校与学校之间采取相互监督、相互举报制度。

2018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

2019年,《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发布。

……

好了,请问,“没人立志改变中国教育”的说法从哪里得出的?

中国教育一直在改变,一直在尝试,我们做过“错误的改变”与“正确的改变”,有的是被误导误入歧途,有的是面对困境艰难地探索出路。今天,教育确实依然存在着大量我们棘手的、重要的问题。

但如果将次归咎于先辈没有努力做出改变,那真是可笑。明明之前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而某些人只想坐享其成。

倒是某国家,作为发达国家却造成教育固话,教育阶级化,与欧洲大部分国家不同,其教育几乎完全私有化。公共教育缺失严重,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却这么多年未作出任何改变。这个国家是怎么想的?而我们一些公知竟然公然叫嚣向他们学习!想他们致敬?

今天,我想我们有底气,有实力可以说与欧陆国家相互学习、探讨教育体制的发展与未来,但某些国家明显不配在这个行列。而公知们最喜欢的就是利用现有的问题,并以解决问题的名义将此引导向更大的深渊。

如果某些人这么喜欢美国教育,那我猜他应该也不喜欢与中国相似的欧陆教育。那么他应该尽快去到他的精神母国,那么他的后代还来得及体验防弹校车。

编辑于 2023-09-11 14:44・IP 属地北京
我到不了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