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明年(2024)经济会不会回暖好转?

一只胖橘猫
94个点赞 👍

先给个反直觉的结论

2024年是一定会比2023年强的,原因在于即便国家任何刺激政策都不出台,老百姓信心不扭转。但经济的周期规律是摆在那里的。

一方面生产端出于对经济的担忧正在不断去库存。一方面每个人都的衣食住行正常生活都得维持。当库存降低到极限,低于老百姓的正常需求了,产品自然就会涨价,产能就会扩张,新周期就来了,经济就会恢复一些。

比如正常需求是100,目前是70,但企业出于对未来悲观的预期,库存已经降到0了,此时产能提升需要时间,需求大于供给,自然就会出现增长。

目前的社会库存已经逼近历次周期低点。经济随时反弹。

事实上目前经济应该已经开始复苏了,下面是1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是金融机构之间彼此中长期拆借的利率。经济不景气,存的钱多,贷的钱少,金融机构钱变多,自然拆借的需求低,所以这个利率就低,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跌到了1.6这个历史极值。而经济景气度提升,意味着借贷需求增多,则金融机构的钱变少,拆借的需求增大,金融机构都在彼此借钱,利率自然提升。

这个数据最能体现经济景气度情况。

确切的说,本轮经济从8月16日开始复苏


但是经济即便复苏了,依然会是一种羸弱的复苏,很难出现大的需求反弹。也就好一下继续坏下去了。

那么如何真正意义上解决目前的经济困境?就得搞清楚经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任何产品生产出来,都是给人用的。要么给自己用,要么给别人用,还有很多东西别人用不了只能自己用,比如道路桥梁地铁。

投资是什么,简单直白的讲,就是生产能力,投资越大,生产能力越多。而消费则是社会使用这些产品的能力。

一个经济体,如果过度偏重生产,过度偏重投资,就必然会压制消费。

因为经济以生产为核心,要想生产更多的产品,就必须保持产品竞争力,要保持竞争力就得压低员工工资,拉长工作时间,提高效率。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自然就没心情,没时间消费,没钱消费。

另一方面,要保持生产竞争力,就得压低社会福利。让老百姓朝不保夕,才能卖命工作。而低福利带来的缺乏安全感必然导致老百姓为了对抗未来不可测的医疗,教育,养老风险不得不高储蓄,进一步压低消费能力。

所以,一个经济体如果过度偏重投资,必然导致消费能力小于生产能力。

那么多出来的,你自己消费不了的产品怎么办?

第一个办法是出口,自己用不了可以卖给外国人。第二个方法就是房地产,房地产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属于极为罕见的同时具备投资与消费双重属性的产品。

站在消费的角度看,房地产是衣食住行中的刚需,而且买房还会拉动基建建材化工能源家装家电等一系列行业。

站在生产的角度看,其他消费品消费了钱就没了,而房子你消费了之后,房价不会贬值还会升值,等于消费还赚钱。久而久之,房子取代了储蓄。成为老百姓对抗风险,对抗低福利的工具。使得面对其他消费,老百姓会省钱节衣缩食,而面对房地产,老百姓不吝惜高负债也要上车,因为在房价高涨的时代,没房子才意味着高风险。进一步拉动了消费。进而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

投资生产力=消费力+出口力+房地产购买力。

2014年以前,中国经济的驱动模式是出口增加,带动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出口带动投资,投资带动消费,进而带动经济不断增长。前面讲了,中国老百姓消费能力先天不足,而出口到了2014年之后就涨不上了,长期维持在全球14%左右。

于是2016年开始,国家开启房地产涨价去库存政策,这样出口带不动了,房地产变成了经济的主要引擎。即房地产销量增加带动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带动就业收入增加,就业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

而现在房地产崩了,使得上面的公式变为:

投资生产力>消费力+出口力+房地产购买力。

如果上述公式长期化,会产生什么结果?不等价的公式必然回归等价,那么怎么回归呢?历史早就给了答案了,当消费力小于生产力,那么生产力就会大面积破产出清,形成再平衡。经济危机或者经济周期也就爆发了。

这就是目前中国经济所遭遇的严峻问题。那么问题该怎么解决?

首先,指望出口大规模增加拉动经济已经极为不现实了,欧美脱钩政策下,未来外贸能保证缓降而不是暴跌就已经很成功了。其次,房地产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结果是全社会负债。目前社会的四个主体,居民被高昂的居民借贷困扰,地方政府被上天的城投债困扰。这两个主要的消费主体因为没有了消费意愿,没有了增长预期。导致大量民营企业不敢投资,收缩经营。

很多人天天关注美债,感觉美国债台高筑要完蛋了,然而事实则是中美债务水平基本是一个水平

那么应该怎么办?有两个办法。

1,找到一种可以不受消费约束的需求来替代房地产就可以了

任何产品都必须让老百姓消费才有存在的价值,都要受到消费的约束。什么产品可以不受消费约束?

比较常见的产品是基建,基建是政府的消费,在老百姓消费不足的情况下由政府消费顶上,可以拉动经济。不过在目前地方债上天的情况下,政府也已经没有了扩张财政的空间,而且有用的基建基本上也建设的差不多了,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不受老百姓消费需求约束的需求呢?

还有一种产品,就是军工产品。可以依靠大力扩充军备填充过剩的产能,这样一边军工大发展,一方面房地产萎缩。可以保证房地产即便暴雷,信用风险加剧的情况下依然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稳定。军工越来越大,地产越来越小,最终的结果就是地产危机解除,但是新的军工危机就会出现,生产出这么多武器,你用还是不用?用了,就是二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不用就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2,提高出口与消费的比重,填充房地产的缺口就可以了。

现在欧美要脱钩,出口基本上填不上了。只能依靠消费,平衡贫富差距,地域差距,行业差距,国有民营差距,沿海内陆差距,一二线与三四五六线差距。

大多数人有消费能力了,新的消费需求爆发了,自然房地产的坑就填上了。

可以一方面走行政手段把房价按住,既不能上涨,也不能下跌。一方面通过各种政策平衡各种差距。

这样,房地产规模不变,消费规模越来越大,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提供的就业越来越多。最终即便戳破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影响也会可控。所谓不可能三角自然迎刃而解。

如此大规模的转型,钱谁来出呢?国家中央可以出,前面说了,目前居民与地方政府都债台高筑,没有了举债空间。但中央政府财政纪律还是非常之好,债务水平很低,完全由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所以,转型的资源是存在的。

总结一下:目前的中国经济,就如同一台高速飞奔了40多年的汽车,现在车里没油了。但由于之前长时间高速行驶,即便依靠惯性也可以继续行驶一段时间,目前就是这种状况。要想真正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给汽车加油,让汽车有足够的动力可以继续行驶。

如果找不到新的动力,会出现什么结果?可以看看我们的东边邻居。

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导致了两个结果。首先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占世界比重到10%就增长不上去了。不能用出口拉动之后怎么办?由于日元升值给日本带来了巨大财富,日本人开始炒房。换言之,日本经济结构由广场协议签署之前的依靠出口拉动,转变为出口停滞,依靠房地产带动。

日本经济的模式变为了

生产力=消费力+出口力+房地产购买力。结果1989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日本爆发了一次堪比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之后几十年,居民端背负巨债不敢消费扩张。企业端,由于日本大量企业在泡沫高峰期都投资了大量房地产,导致日本企业不得不把还债而不是扩张放在企业经营的第一位。

产生了时下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资产负债表衰退。这直接导致日本在之后90年代的科技革命中被美国,甚至韩国赶超,之后是失去的30年。

日本1989年泡沫经济破裂,当年增速4.93,1990年增速4.85,1991年增速3.52,1992年增速0.9。日本在泡沫经济破裂之后依靠惯性继续增长了几年,第四年才开启停滞模式。我国经济进入目前这种局面是在2021年四季度,目前是第二年

编辑于 2023-09-10 19:47・IP 属地吉林
悟空孙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