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方向找对了,就是问题找不对,身在基层我更愿意看《半月谈》,半月谈每次的调研文章都是真正深入一下,看准问题了,也感直面问题,一针见血的就点到问题的关键。
有时候自己也在想基层天天干啥呢?各种数据报告往上交,然后上面回头就整个报告出来了,而一些数据和报告基层是相互自己问了又问,要确保“正确”,最终回去原始材料和数据都是“正确的”,领导一看“我就说嘛,XX存在这几种问题,和我想的一样……”。你说基层愿意吗?很多不愿意,各种调研一大堆,结果屁问题不解决,或者避重就轻,一到涉及到人财物等关键问题,就跟你打太极。有时候前面给你说“欢迎大家多提问题,我们来研究”,你没看准,真说了实话,领导下不来台,小心点,有些小心眼后面慢慢跟你算账。
我想如果我们的政府在一些关键数据和基础数据上能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基层的表至少少一半。最近就遇到一个糟心的事,涉及退职村干部补贴,前几任也没认真核,一部分去世的村干部依然发了,最长的有近十年时间,如果不主动去刺破这个脓包,估计这人能活到“120”。没发现的原因也存在客观情况:1.经过几轮村建制调整,许多村合并了,人多了村干部不清楚;2.新上的一些干部完全不清楚某某当过干部;3.最扯淡的是反馈数据只有身份证号码,不给具体那个村信息(稍微替下面兄弟想哈,一个函直接到派出所核实完了)。
如果居保系统和公安系统在这个上面有一个数据交换接口,针对具体工作给予一个授权,数据直接核查出来,还需要基层人工填?有些部门一年就在包各种表中结束工作。

发布于 2023-08-17 17:50・IP 属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