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二十四史》里,《晋书》是格外“奇葩”的一本。这本书被一些历史爱好者调侃为“魔法晋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魔幻”了。
清朝所编修的《四库全书》,作为对中华五千年书籍的总结,曾经“锐评”过《晋书》,说它是“忽正典而取小说”。作为比较含蓄的文言文,这句话被用到史书上,已经是比较露骨的批评了。
晋书到底是不是一本魔幻史书?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有趣的案例吧~
一、外星来客-彗星坠肉
在《晋书•五行志》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正月丁丑),有流星出牵牛,入紫微,光烛地,坠于平阳北,化为肉,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臭闻于平阳,肉旁常有哭声,昼夜不止。”
这是个什么情况呢,就是彗星落地化为了一块肉,这块肉具体有多大呢。我们在这里给大家算一算,三国时期,一尺大概相当于24.2厘米,一步就是1米21,所以这块大肉长36米3,宽32米67,这么算的话,这块肉大约得有个1186平米,接近三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块巨大的肉身上散发着奇臭无比的味道,臭得整个平阳城都可以闻到。非但如此,这块肉附近还一直萦绕着哭声,声音很高亢,昼夜都不停歇。
这些诡异离奇的天象势必会引起百姓以及朝堂的关注,且在科学还未普及的年代,人们对于天象以及鬼神的信任颇为执着。
这块肉恰好掉到了后赵刘聪的都城平阳,廷尉陈元达进谏刘聪,说这种“星变之异”肯定不是什么好兆头,《晋书》原文里写的是“臣恐后庭有三后之事,亡国丧家,靡不由此,愿陛下慎之。”也就是这种凶兆可能跟您的后宫有关,而且可能有亡国丧家的风险,请您慎重对待。
但陈元达把问题说得如此严重,刘聪却丝毫不以为意,他厉声驳斥了陈元达,说这是“阴阳之理,何关人事!”。
然而,没过几天,“人事”就来了。这次“彗星坠肉事件”之后不久,刘聪的后妃刘氏,也就是刘殷的次女刘娥去世了。死因是生出了“一蛇一猛兽”,这个猛兽大概率就是老虎,因为《晋书》是唐朝房玄龄等编写的,要避唐朝先祖李虎的讳,所以一般都把“虎”写成“兽”。然后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顷之,见在陨肉之旁”,跑到那块坠肉旁边去了。“俄而刘氏死,乃失此肉,哭声亦止。”,等于说刘娥一死,这块坠肉也就消失了。
平阳坠肉事件”就这样以一种悲剧的形式结束了。但它给每个读史之人带来的震撼,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正史还能这么写?我们真的是在看《晋书》,而不是《太平广记》、《续玄怪录》吗?
二、走近科学-磁铁退鲜卑
《晋书-五行志》中有记载,279年正月,河西鲜卑族的首领秃发树机能攻克凉州,晋武帝召命马隆率军迎战,马隆于次年正月出发西行,渡过武威以东的温水。秃发树机能率骑兵万人或者据险抵御,或者设伏截断晋军后路。马隆见山路狭窄,于是依八阵图制作了偏箱车,到广阔地方就列成鹿角车营,到狭窄地方就设木屋放在车上,一边战斗一边前进,沿途箭无虚发,敌人纷纷应弦而倒;《晋书•马隆传》“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另又在道路两边放置大量磁石,由于鲜卑人穿着铁铠,所以会被磁石吸引,故此受制于磁石阵,行进困难,而马隆所部“悉被犀甲(别问我到底是不是犀牛皮做的,我只能保证这玩意儿肯定是真皮,能做食品级明胶的那种),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
磁铁阵虽然不至于像《西游记》里的法宝一样,念个咒语,就把敌人兵器全给吸走了,但磁场还是让鲜卑骑兵感到冥冥中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拉向道路两旁,不仅怎么也跑不快,还歪七歪八,如坠梦中,整一个“东倒西歪跑马赛”有木有?因此,当鲜卑人被磁石拉向道路两旁时,便以为马隆所率领的这些晋军有天神相助,便作鸟兽散,秃发树机能部队伤亡惨重。
西晋朝,谁还能不懂点物理,且不说当时的磁石能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万骑冲阵这个加速度,小小的磁石如何能挡得住,再说偏箱车这玩意,这东西直到明代对付女真人都不太好使,何况晋朝,所以说马隆的这个磁石阵的可信程度,我只能说:哈哈哈哈哈!
三、变种人特技-箭穿铁板
《晋书-刘曜传》记载: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皆长五尺。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读书志于广览,不精思章句,善属文,工草隶。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于时号为神射。
前赵末代皇帝刘曜自幼父母双亡,被光文帝刘渊抚养,收为养子。刘曜长大后跟随刘渊东征西讨,立下了不少战功,刘渊对他也非常器重。另外,刘曜还练就了一手一流箭术,无人能及,亦能一箭射穿一寸厚的铁板,时人称其为“神射手”。
说到这里,那么一寸到底有多厚呢?搁在现在,一寸大约就是3.33333厘米厚。但是在十六国时期的前赵,一寸又是多厚呢?据《中国度量衡史》记载:前赵时期的一寸为2.45厘米厚。因此刘曜射穿的一寸厚铁板即为2.45厘米,可见,刘曜除了箭技娴熟之外,而且还拥有无穷的神力。
二战时期的莫辛纳干步枪在100米外仅能射穿1.35CM的铁板,1951年式7.62毫米手枪弹在25米距离上仅能穿透3毫米钢板,这魔幻的神力简直就像复联里的钢铁侠了。
四、魔改战争规模,吹牛不上税
中国古代的史书历来都有夸大数字的习惯,到了《晋书》里这种情况更加显得魔幻,比如前赵刘曜攻打凉州,《晋书-刘曜传》记载是“时刘岳与凉州刺史张茂相持于河上,曜自陇长驱至西河,戎卒二十八万五千,临河列营,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自古军旅之盛未有斯比。”稍微有一点军事知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临河连营上百里,这不就是个首尾不能相顾的一字长蛇阵吗?传个军令都要跑上百里,还怎么打仗?所以数字肯定是不能相信的。
五、复活仙术-大变活人
《晋书•颜含传》记载:称畿言曰:“我寿命未死,但服药太多,伤我五藏耳。今当复活, 慎无葬也。”其父祝之曰:“若尔有命复生,岂非骨肉所愿!今但欲还家,不尔葬也。”旐乃解。及还,其妇梦之曰:“吾当复生,可急开棺。”
颜含的哥哥颜畿患病,找医生治病无效,於是死在医生家里。家人迎遗体,引魂幡总是缠在树上解不开,颜含忽然嘴里说着颜畿的话道:“我寿命没死,只是服药太多,伤了我的五脏。我将要复活,千万不要埋葬。”他父亲祝祷说:“如果你有命复活,岂不是亲人们盼望的事!现在只是要回家去,不埋葬你。”幡才解开。回家后,他妻子梦见他说:“我将要复活,可赶快开棺。”妻子很高兴。家里一起打开棺材,果然验证他仍活着,用手刮棺材,指甲都刮坏了,但是气息很微弱,生死有点分不清。护理喂食,几个月都不能说话,饮食等事情,都托梦告知。
《晋书•干宝传》记载:“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 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 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
干宝的父亲宠爱一个侍婢,父亲死后,干宝母因嫉妒将小婢推入墓中殉葬,十多年后母亲也过世了,干宝兄弟要将父母合葬,开棺时,小婢居然伏在棺材里未尝腐烂,后来还……苏醒了。还说,是因为干宝的爸爸经常拿饮食给她。
笔者当时在《晋书》里看到不下五个复活仙术,干宝和颜含是我最有印象的两个。
六、永远不知疲倦的砍人机器
《晋书 卷一百七 载记第七》: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冉闵骑的马叫朱龙,是一匹千里马,冉闵作为皇帝亲自上战场,他左手拿着双刃矛,右手拿着钩戟,从顺风的位置攻击,一人斩杀三百多鲜卑士兵。
读过史记的朋友是不是对这段话很眼熟,对了,这段文字就是抄袭《史记•项羽本纪》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冉闵的战斗力盖过西楚霸王,一个人能斩杀三百多人,是个狠人。不过我想说的是这兵器是瓦坎达制造的么,砍了三百多披甲的双刃矛居然没有卷边和缺口。如果想体会这描写到底有多离谱,可以自己买三百根萝卜,拿个菜刀砍砍看。
估计大家看到这里,恐怕也会感慨,“魔法晋书”果然不让人失望。就拿上面那个坠肉事件来说,这件事别说忽悠现代人了,就连古人都忽悠不了。后世的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对于此事就只保留了彗星坠肉的内容,其他怪力乱神的离谱内容全都没有写,明摆着就是不信。
不过,严谨性不佳,内容魔改,并不代表没有可读性,如果要是评点“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史书”,那么《晋书》不但榜上有名,而且大概率名列前茅。如果各位没有古文阅读压力,也不避讳《晋书》中杂乱的人物关系的话,《晋书》绝对是一本极其优秀的睡前读物。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晋书》是唐朝时期修的版本,距离三国结束已经过去了整整三百多年。由于这三百年来,中国的战乱基本没有平歇过,所以有不少的史料亡佚,完美还原那段历史实在困难重重。所以《晋书》在编辑的时候,可以说是抄了很多的“段子”进去。房玄龄是宰相挂名组建的编委会集体编撰,房玄龄编写也只是个挂名的毕竟这不是他的主业,估计李世民和房玄龄也没有认真看,毕竟这也好几百年了,这么多朝代兴亡无法考究那就放飞自我随便写这也就搞得看《晋书》就跟看小说一样,乐子不断。
不过,现在也有不少学者,开始逐渐认可《晋书》这种什么史料都往里塞的写法,认为相比于《晋书》这种“野史大全”,《三国志》这种宁可不写也不乱写的情况更加要命。毕竟《三国志》中的史料记载虽然严谨,却非常简略,如果没有裴松之的注,人物形象要干瘪不少,很多史实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而《晋书》中的内容虽然荒唐,但是至少保留下来了一些史实,大不了以后通过各种考证来证伪。
PS:其实三国志也很离谱的
1.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扬:“此何祥也?”扬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天事恒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扬之言,其验兹乎!”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县言黄龙见。是岁,青龙、黄龙仍见顿丘、冠军、阳夏县界井中。十二月甲申,黄龙见华阴县井中。--《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2. 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长数十丈,从首山东北坠襄平城东南。壬午,渊众溃,与其子脩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当流星所坠处,斩渊父子。--《三国志•公孙度传》
3.初,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馗,古逵字,见三苍。】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毕竟古代没有手机和照相机,说看到祥瑞,不好验证,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