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很想知道究竟有没有泄洪通知,以及是怎么通知的。
在网上看到那个,对泄洪通知轻视不重视的新闻。
我的第一感觉是,十分反常。
说下我个人的理解。

涿州有一种特产叫贡米,贡米在过去是专供皇室的米。
知乎也有人分享了关于这一大米的信息,可以参考。
这一大米产区在涿州百尺竿镇,属于两河(北拒马河、胡良河)中间的流域,其中一个村庄的名字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该村庄的名字叫夹河村。
这一村庄能生产大米,说明古代肯定是水域比较大的区域。
也正因此,这一区域一定程度上,在遇到大洪水的时候,也肯定是蓄滞洪区。
在河北省,这类区域其实很多。
因为河北省在不远的几百年前,其实就是一片水域特别多的地方。

但是,这些湖泊洼地基本上随着气候的变换和发展,基本上消失了。
仅存的自然湖泊也就只有白洋淀和衡水湖。
衡水湖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和他充当衡水市区的平原水库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这种水域充沛的区域,基本上防洪都会有相对比较充足的准备。
因为这类湖泊沼泽密布的区域肯定知道,如果来水的话,那么肯定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的。
涿州的这件事也是同理。
如果有着常规的备案的话,那么百尺竿镇区域肯定会及早撤离。
即便别人不清楚,当地人肯定也会知道,一旦有洪水,自己这里大概率会被淹。
除此之外,涿州三河交汇的河口下游,是刁窝镇区域。
这一区域应该也属于预防区域,毕竟三河河口一旦被洪水冲击,很有可能决堤。
此外,三河河口交汇的码头镇区域,肯定也问题重重。
也正因此,按照常理来说,涿州如果发生洪灾的话,那么哪些地方会被淹,其实是很清楚的。
北拒马河、小清河、大石河交汇的码头镇区域。

三河交汇后的河口下游,刁窝镇区域。

从渣画质卫星图看都能看出当地种的作物和周边区域有些不同的百尺竿镇贡米产区。

这几个地方肯定属于防洪的重点。
从目前的很多报道来看,这几个区域有着大量的人员没有转移出去。
怎么说呢,逆推一下感觉都不太现实。
这些地方基本上对当地水文有些了解的话,就不难看出,河口交汇区域和其正下游,基本上是防洪重点区域。
而百尺竿镇,基本上就是应对洪水的滞洪区域。
这类地区,遇上特大暴雨,如果通知了的话,总得有不少转移的。
但是从目前的救援来看,基本上这几个地方受灾严重,大量的人员都还在家中被困。
感觉很不对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