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有个光之国,每过一段时间玩不下去了,就重启一次,方法类似于不管你有多少钱,重启,一个人最多换十五万,你这个问题其实看到了负债端,没看到债主端,光之国这个操作就是杀债主,一国钞票其实就是个购物卡,是公信力欠条,只不过购物卡只能买东西,货币还能兑换其他货币,货币总量三百万亿诶,按现在人民币美刀汇率,如果有十分之一说,我换成刀乐,你看央行尿不尿就完了。
问题是,我们的央行敢杀债主么。
没有原告就没有被告,这是法律常识。
三百万亿怎么来的,信用创造信贷扩张,这是货币银行学基本常识。
地方债创造了多少无效信用和信贷?没点逼数啊。
当然可以借新还旧,那是长短周期债券的基本功能和模式,还能借长放短,借短放长呢?但是最终都绕不开一个问题,你最后得要逼脸,你不要逼脸没事,蓝星还有其他家呢,你拿擦屁股纸换人家粮食石油人家认不认?要是认,那国际能源交易和粮食交易不该用刀乐啊,以前说刀乐滥发货币,现在谁也别笑谁啊,零八年是四十万亿,现在特么多了个零。
债务和信贷是货币创造的一个面,另一个面是储蓄和消费就业,还有一个纬度,是一国货币对外币值问题。你当然可以一直吹牛逼,破产了也可以一直吹,但是也得考虑别人信你图啥的问题。
~~~~~~~~~~
看评论挺多的,加一句吧,所谓内债不是债,作为跟和菜头一个年纪得人,他自称活化石,那我也算个半个化石了,互联网也是有记忆得,内债不是债,在任何正路得货币银行学、财政管理教材里面都不会有这句话,这句话是始源于某V,我不点名了,后来被一个教授捡去了,搞三农研究得,然后传开,有几年通胀论很流行,认为印钞和债务扩张可以解决一切掩饰债务,九几年一次大规模破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盘,打包了债务和不良资产,重估处理销账,销了多少年呢,一直到现在都没销干净,别忘了当年四大能比较顺利得销化,还有WTO大利好背景,以及后面地产和基建带来的大通胀20多年这种逆天得客观条件。如果内债不是债,何必去销它处理它,而且当年不良资产主要是国有资产,现在得债务规模,很明显,别说四大AMC就是四十大AMC也吃不下。实际上四大在许一石扑街后就上场了,只是影响力太小,没人注意到而已。
债就是债,当时说这句话得人,说了个例子,儿子欠老子得钱不算债,左兜欠右兜得不算债,这个例子没毛病,但是仅限于儿子欠老子,左兜欠右兜得情况,不可以放在现代社会如此复杂得经济结构和商业活动中,因为很简单,现代经济结构内中有外,外中有内,有民营经济,有国有经济,有混合所有制,是个巨复杂经济体。根基是信用和信誉,连货币都是靠信用支撑,债就是一种很典型得信用,债市也一样,股债汇票据等等工具以及为这些工具保驾护航得法律体系共同构成了这个信用体系,也是货币发型和经济运行得信用基础,一个信字,像一张巨复杂得网,触及到每个角落。
不是你在家里过家家就三口人,儿子欠老子这么简单得,你上下嘴皮一磕说不是债不还了,儿子把老子信用卡刷爆,是不是最常见得儿子欠老子,那你看他老子不还信用卡银行认不认,形成坏账呆账股东认不认,如果是上市公司股民认不认,更不要说实控股东还可能有外面得银团,外面的股东又认不认呢,这就是一个巨复杂结构。内债不是债得一个问题,就是没考虑现代社会得巨复杂结构这个现实。
债还是构建利率市场得重要秩序之一,通常来说国债利率最低,次之往上是城投之类得,再往上有以前某些金字招牌得公司债,万科曾经利率低至四点多,在往上各种民间或者企业间债,突破债这个层次,就开始有风险得理财保险等等,还有个银行间利率,多层次利率债是重要构成秩序,一层动层层动,牵一发动全身,你天天内债不是债得,扎着债随时可以不认得架势,哪个脑子有坑得会相信你整个利率体系。
内债不是债,还隐藏一个价值观,就是家天下,这个我都怕说了问题没了,我存个档先,说白了某些人脑子里还不是认为这就是家产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一套,可以说不认就不认,不认你能咋地,亏了所有人分呗。问题是事儿是那么简单得事儿么,你城投玩扑街了说我那不是还有资产呢,问题是你那资产估值也废了啊,而且为啥没人招拍挂了呢?家天下这种价值观,大家接不接受不挺明显么。你朝令夕改,说不认就不认,那不跟你玩了行了吧,现在天天喊得要有信心,怎么没用了呢?可能一切责任都在美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