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地方债务危机的危险并不在于钱还不还,谁叫还钱可以把他抓了,其他人就不敢吱声了。
但是,地方债务危机真正的危险,在于这些钱的来源,全部是出自于地方银行。不管金融手段多么复杂,我们简单透过这些迷雾,看到最后一环就好了:
没钱无法还地方银行——地方银行的储户取不出钱——政治危机。
地方债务有两种:一是地方政府公开发行的政府债券,二是地方融资平台欠下的债。
第一种钱不多,也有严格的程序和中央兜底;第二种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城投债”。
这些城投债可就厉害咯,多头高息借贷、产权交叉借贷、公司债券借贷,用的时候也是如流水,眼睛都不眨一下,抵押物也都是桥梁、绿化带、公路和未开发或者开发程度很低的土地。换句话说,他们创造的债务,是无法通过抵押物变现来偿还的,这些抵押物估值都很虚高,且很难有人接手,根本卖不出去。
城投公司那些项目的收益和他们所承担的利息,差距也非常大。部分昏了头的城投,利息十几都借,项目却没有任何收益(因为要维护运营,非常依靠现金流)。为了拆东墙补西墙支付高额利息,城投也是市内什么产业都吃,维持到现在,已经百业凋敝,没什么可吃的了。
这样来看,钱借出去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打水漂了。为什么那些人还敢借?就是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环,觉得城投还能拆东墙补西墙,利息那么高,怕什么?庞氏如此。
这些钱最后的债主,就是地方银行。由于事发前,城投债在地方银行中属于优质项目,跟城投这些国企打交道的,也不是一般人,因此地方银行都给批了。钱贷出去,又存回来,就又可以继续贷。直到某一天,地方银行收不回钱,同行拆借也很吃力支付不了利息,把债权卖出去也收不回利息,表外收不住,表内的账面也已经烂到收不住的时候,储户已经收不到利息和本金了。
这时候就会发生2022年河南的事情,于是就出公告安抚,说要抓造谣的,然后再扛一年,还是没有头绪,待消息灵通的体制内家属先下手取钱后,彻底东窗事发,暴雷。
然后该抓储户的抓储户,该封锁消息的封锁消息,又扛了半年,等来了一批干实事的人,拿到部分钱,陆续支付小额储户,接着迎来一批地方银行和地方国企的兼并潮。
地方债就在这个过程中,几折卖出,然后一个神秘的买家全额收购这些地方债。
事情得到了解决,大家又开始感恩,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只有寒风中等待父母亲取钱归来的孩子还记得:那个春天,家里是真冷啊。
那天奶奶用仅剩的粮食做了碗面,嘴里念念有词:你爸妈那么大个人了,取钱去了一个月还没有回来,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