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1个

国家发改委发布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具有怎样的意义?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网
24个点赞 👍

准确的说,这些内容并不属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层面,更像是“帮助企业赚钱和拓宽销路”的做法。


如果是为了恢复和扩大消费,举措会从消费者出发,围绕消费者的现状进行设计。

比如提高大众收入、改善分配、约束工作时长、提升社会福利、直接发钱等。国外想扩大消费内需时,一般采用的就是上面这些操作。

欧美经常给民众直接发钱来刺激消费,这么做不符合劳动致富的基本观念,但规避了以工代赈过程中,老板赚大头,只给工人发少量工资的问题。

日本为了走出低欲望社会的困境,直接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要求企业正常下班,把打工人赶出写字楼,输送到商场店铺消费去,以至于令和加班狂们突然多出了夜晚和周末的自由时间,有点无所适从。


相比之下,国内这套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举措,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围绕企业为中心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拓宽商品销路。

这套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举措,和早先出台的“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结合起来一起看。

比如汽车和智能家电下乡,目的是帮助企业下沉市场,把积压库存的汽车和家电卖出去;

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举措,目的是让景区、游乐场、体育场、影视娱乐公司赚钱;

房地产促消费的举措,是希望大家买房上车,让开发商获得现金流,维持房地产企业的生存。

落实带薪休假、节假日错峰、调休的做法,也是希望大家参与到消费活动中去,拯救企业产能过剩、资金流短缺的问题。

……

有些举措对大众是有利的(比如落实带薪休假),不过在设计这些举措时,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的,大众属于间接获利的角色。

不然的话,为什么带薪休假、调休之类的举措,是基于“让大家消费”的角度考虑的,而不是基于劳动保障的角度考虑的。

另外,举措中并未考虑大众“有没有钱”的问题,只是在强调让大家花钱的部分。


到目前为止,咱们在经济发展上的观念,有点在走欧美一百年前,日本三十年前的老路。

这种观念认为,经济形势下滑的根源在于企业。只要出台一系列刺激性的举措,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市场活力就能恢复。

企业的活力恢复了,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大众就能获得谋生的渠道,有更多的钱参与消费,经济局势也就恢复了。

一百年前的欧美是这样想的,然后它们发现,每当用刺激性的举措扶持企业后,效果只能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危机仍会周期性的发生。

三十年前的日本也是这样想的,然后它们发现,无论采用多么刺激性的举措扶持企业,如果不改善民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社会就会被民众的低欲望拖垮,陷入长期的发展停滞中。


归根到底,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影响社会运行的核心要素,无论这个人是老板还是员工。

除了为老板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外,还要把普罗大众视为有感情的人,提供人性化的工作氛围,舒适幸福的生活环境才行。

一味将人视为红利和没有感情的机器,透支工作强度和消费能力的话,可能会重蹈国外的覆辙。

个人观点,供参考。

发布于 2023-08-01 18:19・IP 属地辽宁
很无名少年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