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罗贯中把吕布丑化成见利忘义之徒,真实的吕布真的有如此不堪吗?/
共3个回答

罗贯中把吕布丑化成见利忘义之徒,真实的吕布真的有如此不堪吗?

哈哈哈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656 个点赞 👍

    话说题主你都直接给《三国演义》作者定性为“把吕布丑化成见利忘义之徒”了,内心明显早已预设立场了,那还需要再问“真实的吕布”什么样子吗?

    而如果你的确想了解历史,那回答很简单:没错,真实的吕布就是如此不堪

    因为《三国演义》对吕布的人品和事迹描写,大多都直接取材于《三国志》、裴注、和《后汉书》,并没做什么能构成“丑化”的改动。

    PS: 《三国演义》最初的作者似乎没看过《后汉书》,但《后汉书》的史料很多本就源于裴注引用史料,且后来毛氏父子编纂时,明显又参考了《后汉书》。

    三国演义 凡例: 二、俗本纪事多讹,如昭烈闻雷失箸,及马腾入京遇害、关公封汉寿亭侯之类,皆与古本不合。又曹后骂曹丕,详于范晔《后汉书》中,而俗本反误书其党恶;

    1) 吕布杀丁原 - 基本符合史实,出自《三国志》。

    三国志 卷7: 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唯一的区别是正史中的丁原并没收吕布为义子,但从“大见亲待”和“布见信于原”等记载即可看出,丁原对吕布很好,非常信任他。甚至可以说吕布恰恰利用了丁原对他的厚待,才有机会杀害丁原。同时《三国演义》也照搬了《三国志》中吕布杀害丁原的动机,即为董卓用利益诱惑,只不过比《三国志》写的更具体(金银珠宝+赤兔马)而已。

    被利益诱惑,就杀害厚待信任自己的老板,这难道不是见利忘义之徒?

    2) 吕布杀董卓 - 基本符合史实,出自《三国志》,而《三国演义》甚至还有点儿美化了吕布。

    三国志 卷7: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三国志 卷7: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三国演义》对董卓吕布约为父子,且吕布和王允共谋诛杀董卓这两部分基本照搬了《三国志》,但对吕布杀董卓的动机修改极大,可算到了美化吕布的程度。

    《三国志》中记载的很明确,吕布决定杀董卓,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他和董卓侍婢私通,给董卓戴了顶绿帽,继而一直担心董卓发觉后处罚他。

    而《三国演义》在加入美女貂蝉这一虚构角色的同时,还修改剧情成了董卓先给吕布戴绿帽,吕布因此才决定报仇雪恨。

    三国演义 第9回: 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说一遍。允曰:“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

    董卓固然恶贯满盈,死有余辜,吕布杀他算是弃暗投明。但从这可笑的原因中仍能看出,吕布就是个见利忘义之徒,而且极为好色,确实非常不堪。

    3) 吕布和袁绍交恶 - 基本符合史实,出自《三国志》和裴注引《英雄记》。演义则又一次略微美化了吕布。

    这段在《三国演义》中只是过场剧情,非常短暂。演义把吕布和袁绍交恶单纯归因为吕布傲慢,轻待袁绍手下将士。

    三国演义 第11回: 投袁绍,绍纳之,与布共破张燕于常山;布自以为得志,傲慢袁绍手下将士。绍欲杀之,布乃去投张扬,扬纳之。

    这确实是历史上袁绍想杀吕布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还有个演义没写的重要因素是吕布军钞掠无度。

    三国志 卷7: 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而求益兵众,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

    要知道,袁绍在军纪方面,最多也就是普通军阀水准。连他都看不下去吕布军烧杀抢掠了,足见吕布军纪之败坏。

    吕布残民而肥己,正是他见利忘义的又一种体现,非常不堪。

    4) 吕布背刺刘备 - 基本符合史实, 出自《三国志》和裴注引《英雄记》。演义反而美化了吕布,给他稍微洗地了下。

    《三国演义》中对于吕布投奔刘备的记载整体参照正史,但为增加戏剧冲突,虚构了张飞不容吕布的部分。而在吕布之后偷袭刘备那里,演义则将前因改成了张飞酒后闹事,殴打曹豹(演义虚构为吕布岳父),曹豹继而召唤吕布来偷袭徐州。这种写法将吕布的行径归因为张飞无礼在先,部分洗白。

    其实根据《英雄记》所载,吕布背刺徐州(下邳)和张飞跟曹豹毫无关系,而是被袁术用利益(二十万斛粮食)诱惑说动。吕布恰恰是在偷袭下邳的行军路上才得知张飞和曹豹闹矛盾的。

    三国志 卷7裴注引《英雄记》曰: 术报书曰:“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卓。将军诛卓,送其头首,为术扫灭雠耻,使术明目于当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部,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其功三也。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佗所乏少,大小唯命。”布得书大喜,遂造下邳。
    三国志 卷7裴注引《英雄记》曰: 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城门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没有任何洗地空间,就是纯粹的见利忘义,非常不堪。

    5) 吕布之死 - 基本符合史实,出自《三国志》和裴注引《英雄记》。演义这里再次略微淡化了吕布见利忘义的不堪本质。

    《三国演义》对于吕布最后坐困故城、众叛亲离的惨景,整体参照了正史。但对吕布众将的背叛原因,做了一个重大修改。

    三国演义 第19回: 布见侯成、魏续、宋宪,皆立于侧,乃谓之曰:“我待诸将不薄,汝等何忍背反?”宪曰:“听妻妾言,不听将计,何谓不薄?”布默然。

    演义中对背叛原因总结为吕布听信妇人之言,不用陈宫犄角之计。固然是蠢,但人品其实没啥毛病。

    而实际上,《英雄记》所录的背叛原因是吕布给自己手下将领们批发绿帽。。。

    三国志 卷7 裴注引《英雄记》曰: 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

    也就是说,吕布在自立门户后,还是管不住自己的裤裆。而且还是明目张胆的批发绿帽,传的连人妻曹都知道了,并自叹不如。

    因为好色而欺压自己手下,给他们戴绿帽,这不就是见利忘义之徒吗?很令人不齿好吗。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对吕布没有半点儿丑化。吕布本就是个人品非常不堪的见利忘义之徒。

    编辑于 2023-08-01 09:13・IP 属地美国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查看全文>>

    杨沐梓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江睿谨
  • 0 个点赞 👍

    真实的吕布比演义要不堪得多,演义已经是美化了几个档次了

    发布于 2023-09-07 13:46・IP 属地四川

    查看全文>>

    首无

1

  • 1
  • 跳至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