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房地产最特色的一点是,涨的时候赖市场,要大家尊重市场供需,而跌的时候又开始上政策了,这会又把定价权从市场手里夺走了。
这还不算完,从去年到今年房地产市场供需发生重大变化,各地房价跌的越来越多,政策则不断的刺激和拯救,企图维持住这不稳定的旁氏泡沫。大家猜怎么着,房价下跌有人出来抢功了,认为是政策让房地产价格回归居住属性的,用一位读者的评论,贪天之功。这种现象在我们经济体非常常见,坏事都交给市场,好事都是政策控制的好。
回到一线城市的情况,四个城市二手房刚刚全部下跌,重要的不是下跌0.4%,而是都出现了下跌,什么学区房之类的都不可避免,上海的出生率貌似比韩国都低了。要知道一线可是全国购房者的信仰,不管自己住在哪里,工作在哪里,都会非常关注一线的房价变化,所谓的投资信仰所在。
读者其实自己就经历了短短几年时间大家思维的变化,从原来的房价永远涨,逐渐的到核心城市永远涨,比如70个大中型城市,逐渐发现70城五六十个都在跌,又把战线拉到一线永远涨,直至最近几个月四个一线城市二手房全部下跌,信仰崩塌了,当然有些人会再次把战线拉到核心区域。
任何不允许市场降价、不调节分配结构的、不增加居民保障的刺激楼市政策,都是赤裸裸的博傻,还往往打上民生的旗号,早知道今天何必当时把路走的这么绝,现在房地产泡沫足以把金融体系拖垮,这会儿想起大局观了,想起大家的利益了,为了刚需刺激楼市?为了还没上车的刚需本身就不应该把房价炒这么高,就应该允许市场自发定价,政策朝令夕改本身就是信用消耗的一环。
站在政策角度想刺激楼市,振兴市场信心没问题,但不要每次都打着民生的旗号,否则怎么解释居民的负债倒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婚育意愿和门槛也越来越高了。至于一线,没什么资产是永远涨的,去年就直播的时候辩论过这个问题,现在依旧适用。
发布于 2023-07-31 09:08・IP 属地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