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北京、深圳相继表态「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了什么信号?

每日经济新闻
120个点赞 👍

释放了坚决不允许降房价的信号。

至于为什么不通过市场规律的债务出清(包括降价卖房)来实现“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则是一个无人敢问的送命题。

实际上,在这个信号的背后,其实是DFDG(十几年如一日)与economic rules对抗的心路历程。

时间倒回16年前。


2007年,深圳楼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

在短短半年之内,深圳房价不仅全面大幅上涨、创下了单价1.8万元的全国最高房价,而且还出现了全民排队买房、无心工作的狂热画面。

但到了2008年,一切都变了。

2008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踩踏式的巨量抛盘(许多人甚至直接整栋楼抛售),从而导致深圳新房住宅成交均价在2008年12月创下了阶段性低位(11084元),与2008年1月相比的跌幅高达25%。

然鹅,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已经是跌到底部的时候,深圳房价又跌出了新纪录。

到了2009年初,深圳房价均价再度下跌至接近1万元[1],与2007年的高点相比已经直接腰斩。

See?作为银河系房地产中心的深圳,(当时)房价不仅是可以直接腰斩的,而且从全国房价第一到直接腰斩、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事实上,当时深圳几乎所有的房企都在大幅降价自救。

2008年5月,佳兆业打出了至今都让人无法忘怀的巨幅广告牌:一位身穿红色(低胸)抹胸的女郎+“再低,就不可能了”的广告语。

金地梅陇镇2008年四期开盘时则打出“6670元/平米起放肆触底”的口号,与2007年该楼盘1.8万元的单价相比,降幅高达63%。

2008年9月,英郡年华3期(精装)打出了均价6888元、最低6300元的超低价,不仅与该楼盘2007 H2(毛坯)时的均价1.3万元相比直接腰斩,而且还是精装比毛坯的腰斩。

这个操作,也让该楼盘直接登上了CCTV2《经济半小时》、成为了当时深圳房价全面腰斩的典型案例。

整个2008年,深圳的新闻媒体几乎每周都刊登因为开发商大幅降价而导致的维权事件,并且还涵盖了万科第五园、金地梅陇镇、碧水龙庭诺德国际锦峰森邻、宏发领域、半岛城邦等一大波知名楼盘。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当时深圳的大面积断供潮和跳楼事件。

由于涉及sensitive内容,【此处删除872字】

显然,在那个东方大国还没有“发明”出限售和限跌令的时代,经济规律的惩罚几乎是立竿见影。


甚至,对于经济规律的惩罚,就连帝都市也无法幸免。

2011年,帝都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1314元/平米。到了2012年1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已经降为18288元/平米,同比降幅高达20.31%,创下了自2010年2月份以来 的最低值。

当时,甚至连第一官媒旗下的《经济参考报》都发出了“帝都房价下跌套牢六成去年买房人”的感叹[2]

根据21世纪不动产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帝都261个抽样楼盘中超过2/3的楼盘价格在持平或下降;成交价同比下降的楼盘有157个,其中,同比跌幅超过20%的有18个[3]、10%-20%的有56个、10%以下的有83个。

同时,帝都2011年的二手住宅成交量也明显萎缩,全年成交量(过户套数)仅约10万套,同比降幅高达41%,创下自二手房市场开放以来的成交量降幅最高纪录。

当时,不论是投资市场还是房产中介都普遍认为,如果在2011年初在帝都买房,亏损或被套牢的高于60%。对于那些2011年初或之后入市的投资者来说,因为市场价格反弹的几率并不大,亏损继续增加是大概率事件。

例如,一位购房者在2010年底以完税价格291万元[4]购买了帝都市新天地一套125平米的房子。但在2011年房价不断下跌、眼看2012年无望回升的情况下,该业主毅然以230万元割肉卖出。

然鹅,当时在帝都市割肉卖房的业主都没想到的是:在地球上,经济规律竟然会被一种绝无仅有的方式对抗。


首当其冲的对抗方式,就是利用“4万亿规划”(以及更加庞大的基建配套资金)来通过房地产“续命”。

2009年,在史无前例的超级大放水操作之下,深圳楼市开始快速上涨。

2009年12月,深圳楼市成交均价已高达22304元,不仅与2009年1月的均价(11045元)相比直接翻倍,而且还超过了2007年的高点。

2010年,东方大国的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到了2015年,涨价去库存政策横空出世,再一次震撼了所有地球人。

到了2017年3月,厦门又打响了东方大国限售的第一枪。很快,50多个城市都纷纷出台了限售令,有的城市甚至还出台了专门针对二手房的限售令。

至此,在坚持不懈与经济规律对抗的情况下,银河系第一大泡沫开始进入了(人为)强制横盘、以及市场债务出清被(人为)强制禁止的状态。

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这种(人为)强制横盘的操作,则是一个妥妥的送分题:

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按照市场规律的债务出清,那么就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title被日本重新夺回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2000年~2021年,东方大国的M2规模在过去21年内火箭般飙升了18倍[5]。这个速度,已经相当于同期美国M2增长速度的4.3倍。

目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M2规模已经相当于全球第一、第三、第四大经济体M2规模的总和[6]

到了2022年,东方大国的房地产总市值已经高达60万亿美元,不仅超过了其同期GDP的4倍,而且还远远超过了美国、日本的房地产市值总和。

在《2022市场展望:高盛CN市场策略》年度报告中,高盛直白的指出了“CN房地产:60万亿美元的困局”:

“东方大国房地产市场总规模已高达60万亿美元,占居民资产配置的62%;如今东方大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步履维艰,将来数万亿美元的资产将面临再配置。”

这也意味着,只要外国投资者(包括在海外的华人投资者)、以及“再配置”成美元资产的国内投资者,在国内二手房市场上形成超过5%的抛盘,就会耗尽东方大国目前3.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由于涉及sensitive内容,【此处删除3099字】


哈耶克说,如果每一次危机都用印钞来解决问题,那么,最终的结局就是崩溃。

楼下保安则说,在DFDG,经济规律是根本不存在的名词;只有在遭受了经济规律的毁灭性惩罚之外,人们才会知道经济规律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2房地产沉思录》、《2023房地产沉思录》,所有sensitive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new base[7]中查看未删减版原稿。

参考

  1. ^当时,深圳一大波区域的楼盘实际上早已跌破了1万元的心理关口。
  2. ^http://jjckb.xinhuanet.com/invest/2012-02/09/content_357040.htm
  3. ^跌幅最高的是望京新城项目,成交价格同比下跌29.2%。
  4. ^其中贷款220万元,每月房贷约1.8万元
  5. ^2000年末,国内M2余额13.25万亿元;到了2021年末,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238.29万亿元。
  6. ^截至2022年2月,国内M2余额约243.1万亿元,美国M2发行量为21.6万亿美元,日本、德国的M2发行量则分别为12.5万亿、4.07万亿美元。如果考虑到美、日、德的M2发行量从3月份开始都已经下降,那么目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M2规模基本上已经是妥妥的超过了全球第一、第三、第四大经济体M2的总和。
  7. ^通过WX(naibaodedashu)加入。
编辑于 2023-07-30 22:51・IP 属地德国
奶包的大叔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