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北京、深圳相继表态「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了什么信号?

每日经济新闻
139个点赞 👍

恕我直言,我一直强调一个概念,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仅仅是为了满足刚性或者改善性住房的需求,那么房地产行业根本就不需要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大量供应公租房,廉租房或者长租公寓即可。甚至随着建筑行业的生产力提高,回到以前厂矿企业提供员工宿舍的模式也未尝不可,反正现在新兴的产业园区有大量的廉价土地,这些土地因为性质不同,土地出让金的量级比商品房低多了,企业和员工完全能够承担这笔费用,只要政策允许,规划方面开绿灯,那么工业园区就有大量的类似以前“厂办宿舍”类的房屋流向市场,让园区的年轻人也能受用。

但,显然我国政府赋予房地产行业的使命,不单是在居住着块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职工“居者有其屋”90年代的商品房改革了。房地产行业这几十年所带动的还有地方财政收入,城市化进程,上下游供应链…

那么,现在我们是否坚定不移的执行“房住不炒”的方针,去掉商品房住宅的金融投资属性,把房地产行业变成一个民生工程的行业呢?上面我说过,90年代以前,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模式,就这两年房地产市场的态势,项目利润低,民营资本退出,给人的感觉就是回到以前国有资本当家的模式。但唯一和以前不同的是,政府还想保持着房地产行业的财税功能,所以土地价格上一直没有太大的松动。不过从结果上看,22年地方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锐减,而土地出让金是占大头的。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决策者如何去定义房地产行业,如果仅是为了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房地产根本就没有市场化的必要。

发布于 2023-07-30 19:09・IP 属地重庆
Jimmy Chen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