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举起右手,摸摸自己的良心,困在公司的这段时间里,你有没有在干活?
如果确实在干活,能不能成功申请到加班费,主要得看你领导的审批尺度,是紧还是松。
我经历过的外资背景公司,加班申请一般由HR部门和隶属部门共同审批,HR审核有没有打卡时间和申请的加班时间是不是一致,隶属部门领导审核此次加班是不是“合理”。
有的公司不打卡,约等于直属领导一个人说了算。
怎么算合理呢?这里挺微妙的。
有的员工,明明在休息时间干了活,领导却不认账,觉得申请不合理。
而有的员工,在公司“加班摸鱼”,领导却觉得合理,乐意用加班费做个顺水人情。
我前司的领导,就是前者。
2020年初,因为口罩事件,那一年的春节假期延长了3天。公司宣布,如在年初七到初九居家办公,可以申请加班费。
能多休3天,是不是每个打工人都爱的好消息?
然而,对我来说,这是梦,照不进现实。
现实是……大年初五,财神没迎到,我倒是迎来了提前开工和满满当当的“家庭作业”。
领导召集部门全员开在线会议,“各位,眼下这形势,线下培训和客户沙龙没法开了,因此我们要加大线上推动的力度和节奏……”
随后的每一天,领导都要见一见大家,腾讯会议强制要求开摄像头的那种,我也算是最早一批见识了同事家居look和猫猫狗狗的打工人了,呵呵哒。
那时,宝宝心里苦啊,别的同事在放假,我却干了五天活。
唯有一点自我安慰:一天干4、5个小时,比在公司办公时间少一半!
回到公司,HR发了张表,统计员工年初七到初九的居家办公时长,领导签字后提交。
申请表填罢,交表前部门同事间还信息共享,瞅瞅大家的加班时长大差不差,交流时小声吐槽:
“唉,我们年初五初六也搬砖了,这两天算义务劳动咯。”
“算了算了,好歹后面三天干活有钱拿。”
几张表交到领导手里,本想着领导签了字,下个月多一笔进账。
不曾想,领导退回了申请表,
“你们几个哪能加了那么多班啊,这几个活儿不需要做这么久的。”
我们一众面面相觑,脑回路空前一致:
“我们填的时长还算少的呢!初五初六的都没算上。”
当然这话也就肚皮里说说,大家使眼色让一个受宠的男同事发言,
“领导啊,我们怎么敢骗你呢,每天真的要做这么久呢。”
领导倒也没再反驳,而是降低音调,放缓语气,道出了原委,
“别的部门没怎么申请加班,我们部门却申请了几十个小时,但又没交出亮眼的成绩,副总会怎么看我们?”
我一听,懂了呀,领导和副总本来就不对付,副总台湾人(在财务上有地方特色,懂的都懂哈),领导怕在加班费这种事儿被副总指摘,继而穿小鞋,所以谨小慎微,妄图不给人捉到把柄,以保全自己根基不稳的位置。
懂事的我和同事们,只能改了申请表,乖乖把申请加班的时长减少了三分之二。
员工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一定是不爽的。领导牺牲了员工获得加班费的合法权利,看似为部门大局考虑,实则保全的是自己。
员工失了加班费,这领导失的是人心,我把这事儿清清楚楚地记了3年多,让她成为了我的EX。
如今,我成了小领导,下属的加班申请闭眼批准。有时,知道她们加班加的晚,还提醒她们别忘了提申请。
从做她们领导的第一天,我就说,咱团队的目标是,能不加班就不加班,没啥紧急事就早点下班。
她们平时的工作量我也比较清楚,加班的话是真干活,那么,员工应得的加班费就该让她们拿到。
况且,加班费又不是从领导自个腰包里掏,卡着不批为公司省这几个钱,着实没必要。
可能有的公司会要求,加班多的团队写情况说明,那么领导的责任便是好好地向上说明加班时长的合理性。
如果用拒批员工的加班申请,来避免向上说明,这样用牺牲员工利益,避免履行自己职责的领导,一定不是个好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