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大家怎么看莫言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说“说真话是作家最宝贵的素质”?

我心飞翔
61个点赞 👍

众所周知,莫言回忆自己的童年“穿不起衣服,光着身子到处跑,狗一样把任何能吃的东西塞进嘴里,十岁前不知道啥是照相,肚子饿吃煤”。后面别人晒出他八岁时候的照片,莫言于是声情并茂地写了一篇《从照相说起》进行反驳,我们可以看一下:

照相的事,尽管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我正读小学二年级,课间休息时,就听到有同学喊叫: 照相的来了!大家就一窝蜂地蹿出教室,看到教室的山墙上挂着一块绘着风景的布,布前支起了一架照相机,机器上蒙着一块红表黑里的布。那个从县里下来的照相师傅,穿着一身蓝衣裳,下巴青白,眼睛乌黑,面孔严肃,抽着烟卷,站在机器旁,冷漠地等待着。先是那个教我们唱歌的年轻女老师手里攥着一卷白纸照了一张,然后是校长的老婆与校长的女儿合照了一张。照相时,师傅将脑袋钻到布罩里,从里边发出许多瓮声瓮气的神秘指令,然后他就高高地举起一只手,手里攥着一个红色的橡胶球儿,高呼一声: 往这里看,别眨眼,笑一笑!好!橡胶球儿咕唧一声,照相完毕。真是神奇极了,真是好看极了!我们围绕着照相师傅,都看迷了。在无人照相的空间,与我们同样围着看热闹的老师们,相互撞掇着,张老师让李老师照,李老师让王老师照,都想照,看样子也是怕花钱。教算术的杜老师把教语文的周老师推到机器前,对照相师傅说: 给我们这个老师照一张,他是我们学校的第一美男子! 周老师捂着脸逃到边,骂道: 杜平你个杂种,你不是上庙,你是来糟蹋神仙!周老师脸上有一块巴掌大的黑痣,奇丑。杜平老师说:不要紧,照不上你的痣,不信你问问师傅。师傅笑笑,说: 麻子照不上,但这痣.....也许照不上,要不试一试? 周老师说: 不试不试!这时我堂姐走到照相师傅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三角钱,说:我要照相。围观的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很惊讶。照相师傅问: 小同学,你家大人知道吗? 堂姐说:俺娘让我来照的。马上有人在旁边说: 她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每月一次发工资呢!于是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那天我堂姐穿得很板正,读者朋友可以从照片上看出来。别忘了那是能穿得像我堂姐那样的,已经是凤凰毛了1961年,绝大多数农村孩子都穿不上一件衣裳,
我堂姐昂着神气的小头,端端正正地站在照相机前,等待着照相师傅发号施令。这时,好像是有人从后边推了一把似的,我一个箭步蹿到照相机前,与堂姐站在一起。照相师傅的头从黑红布里钻出来,说: 怎么了?怎么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呆呆地看着我,没人说话。我骄傲地对照相师傅说: 我们是一家的!照相师傅大概不相信这样一个小怪物跟这样一个小姑娘会是一家的,就转回头去看老师。我的班主任老师说:没错,他们是一家的。我堂姐也没提出反对,这件事至今让我感动。照相师傅的头在黑红布里说: 往前看,笑一笑,好!他的手捏了一下橡胶球儿,咕唧一声,好了!
过了好久,我把照相的事忘得干干净净时,一个晚上,我们全家围着一张桌子,吸溜吸溜地喝着菜汤,就听到大门外边有人在喊叫我的大号:管谟业!管谟业!家里人都看着我,他们听到有人喊我的大号,肯定都觉得怪怪的。我扔下饭碗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她将一个白纸包递给我,说:你们的照片出来了。我拿着照片跑回家,竟然忘了请老师到家里坐坐,也忘记了说声谢谢。就在饭桌上把纸包剥开,显出了三张照片和一张底版。照片在众人的手里传递着,我看到婶婶的嘴巴撇着,显然是很不满意。母亲叹息一声,说:看你这副邋遢样子,照得什么相?把你姐姐都带赖丑了。婶婶瞅了我一眼,扔下饭碗,回屋去了。

从上文可知,过了四十年,莫言仍对小学二年级时发生的照相细节“历历在目”,巨细无遗,从教室的装修,照相师傅穿着打扮样貌,细微的动作台词,惟妙惟肖,简直就是给别人放了一段长视频,但偏偏对照相这个几比特的信息“忘得干干净净”,可以说完全颠覆了人脑的记忆机制。事实上,我们可以自己特地录一段个人的视频,录完后不再去看它,不用过四十年,只用过个三五年,甚至只需要三五个月,你是会记住你录过一段视频这个简单的信息呢?还是会记住视频里自己做过些事,以及视频里自己做事的细节呢?我想无疑是前者。很多人对人的大脑的机制的完全不理解,人的眼睛接受的信号像素非常高,但被大脑一加工,直接变成了几个字节储存在大脑内,一级缓存非常垃圾,甚至短短数秒钟之后,你就无法再记清你刚才看过的图片、听过的音乐、看过的书的细节,于是回忆的时候,大脑会用超强的脑补能力,弥补丢失的细节,这种方式大大减轻了大脑的负担,同时记忆会出现极其严重的偏差。文学家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极其强悍的脑补能力,只要有一些关键词,就能脑补无数细节,并转化为文字。莫言说的是不是真话,也许是有的,但是细节部分脑补至少超过90%。

编辑于 2023-11-15 15:15・IP 属地广西
水陌轻寒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