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小的时候看好莱坞电影,看的就是特效。
那时候我们管好莱坞电影叫“美国大片”,那特效叫一个狂霸酷炫啊。就像那时候的美国一样,一骑绝尘,傲视群雄。
以前的中国的电影一直有一种“塑料感”,不光是特效这些后期的东西,从最基础的摄影设备上就不行,服化道啊,演员的专业性啊,资金啊,剧本啊……前期到后期真的是哪哪都不行,拍出来的东西你乍一看没啥问题,可是跟美国电影一比,真就一天一地。
欧洲电影虽然软件要好很多,但太文艺了,又缺钱,拍不出来好莱坞的大场面。
美国好莱坞的特效,在我小的时候,那其实不仅仅是特效了,而是技术、资金、理念的全方位实力展现,是国力的体现。
一个能不费一兵一卒把苏联干翻的超级霸权,根本不需要用航母吓唬人,但凡有点脑子的人,看看他们电影的特效,就知道我们差距有多巨大了。
那时候我们都是超喜欢看特效的,我还记得当年《魔兽世界》出的第一个CG宣传片,真的不夸张,我绝对看过一百次以上。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感兴趣的呢?
大概是从《流浪地球》上映之后,我发现我们也可以做出不输于美国,甚至比他们还要出色的“中国大片”了。
一瞬间,忽然就对特效这种东西不感兴趣了。那种感觉就是,以前心心念念高不可攀的东西,自己家也有了,反而就不新鲜了。(说是那么说,但《流浪地球2》太空电梯那段我也是看了二三十遍)
昨天去看了《孤注一掷》,整部片子的质感,我觉得已经完全达到好莱坞水平了。
当“特效”剥离了种种附加的概念之后,回归了“特效”本身,其实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现在再去看好莱坞电影,和国产电影的区别无非就是外国人说着英语。至于特效,无非就是你烧了多少钱,我烧了多少钱,谁烧钱多谁场面大谁就牛逼……
而现在的美国影视作品,除了特效,除了不同的超级英雄不同的超能力之外,还能拿出什么来呢?黑色的小美人鱼吗?光忙着搞文革了,今年过去四分之三了,好莱坞也好,美剧也好,出了几个佳作?我能说的上来的就一个《奥本海默》。
我现在随便看一个美剧,主角团里必须得有黑人白人黄人,必须得有同性恋,必须得有女性化的男性和男性化的女性,必须得有大量篇幅讲这些人争取自身权益的故事……
美国在走下坡路,从影视作品就能看出来。这个国家现在思想混乱,内部冲突加剧,已经没有九十年代的精气神了。
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对特效审美疲劳了,我们主要是对美国审美疲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