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不是,最近上映的封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恰恰相反,国内观众对于视觉系大片的渴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
实际上,长安三万里也有大量的特效镜头,其将进酒那一段,大气磅礴,令人目不暇接。而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大面积下跌要从几个方面去解读。

1.好莱坞整体市场份额的下降
2019年,好莱坞在内地的市场份额还有36%,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供给不足,降到11%,2021年反弹到21%,而去年又只有14%,今年上半年,基本稳定在这个比例附近,也就是说,即便国内市场总量没有缩水,好莱坞的票房跟以前比,也应该至少打个4折。变形金刚系列前作大黄蜂在国内票房11亿,新作超能勇士6亿,近乎腰斩,这么看这个IP还是很有号召力,比好莱坞的整体大盘好很多,这也说明,视觉系的特效大片还是有市场的。

2.影片质量问题
今年六月份上映的几部电影为例,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在系列中口碑平平,可能就比变5好一些,全球票房也说明了这一点。闪电侠的粉丝向过于严重,在全球都是血扑,而老印第安纳琼斯,在自己的本土都卖不动,何况在中国市场。在制作上,好莱坞除了辣眼睛的ZZZQ,还有特效凌驾于故事之上的趋势非常明显,这样出现影片质量导致票房不振都是常规操作。

3.全球市场对重复IP厌倦
今年,好莱坞持续了好几年的续集系列,在全球的票房都不理想,比如已经是第七部的变形金刚,虽然是第一部,但是已经是多次出场的闪电侠。80岁的福伯还在演超级英雄,60岁的阿汤哥还在上天入地,这些过于冗繁的IP,在全世界争相刷新好莱坞的单片亏损记录,也是一种灰色幽默。

4.国产视效大片崛起
以流浪地球系列,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封神为代表的国产视效大片进步很快。特别是球2,不仅有世界级的特效,还量大管饱,郭导大概是为了回报观众,在球2跟不要钱一样,疯狂堆特效,极大的拉高了观众的特效观影门槛。一个反面例子,2017年一个春节全是烂片,节后上映的《生化危机:终章》以平庸的质量拿下了11亿的票房。与当时观众纷纷选择引进片不同,今时今日观众的观影需求在向国产片转移,今年只要质量合格的国产片的票房都大幅度高于自身的预期,消失30+,八角20+,长安15+,这些都是片方怕是自己都不敢想的数字。他们应该感谢那些工业电影的开拓者,将观影需求导向了国产片。

5.明天会更好
不管是已经获得了极大成功的流浪地球系列,长安三万里,还是即将上映的哪吒2:魔童闹海,或者是还在等待回本做第二部的封神。这些工业视觉系的电影,无不深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未来他们还能极大的拉高本土单一市场的规模,中国观众的福气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