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频出,有一定概率引发上涨,但即便是上涨也是利好出尽后的冲顶,不能形成长期的行情。因为,人口,金融等基本面都已经不具备长期支撑的条件。更不用讲后面还有税制改革这个大靴子没有落地。
虽然房地产的结局已经是明牌了,但在微观层面,这一波反而变成了最凶险的一次终极博弈。
一方面是某些人的最后一次逃顶窗口,另一方面也成了对手交易方的跳坑定格。
但这波算盘打得最响的,还是庄家。
因为,庄家说了,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句是后面所有逻辑的前提。
简单来讲,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年代,限购限贷无疑是抑制购买力的。但反过来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放开限制其实就是取缔不合时宜的政策而已。当然,人性总是习惯路径依赖刻舟求剑,如果不能洞察供求关系的反转这一大前提,谁都会轻易把如今的各种松绑措施解读成利好,从而给真正处于信息差领先中的大佬们,最后一次变现机会,成功赚到最后一块铜板。

庄家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而且这句话明显被很多所谓的业内人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因为,这就是庄家所希望看到的效果。
首先,庄家不说这句话,就会背负上道义责任。这就是香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告知,理财平台的投资有风险的预警,厕所打扫卫生期间小心地滑的牌子。我提示了,你怎么选就是你自己的责任。
其次,为什么密集发声,释放“利好”?这就是庄家的高明之处,道义和名声不能丢,但韭菜还是要嘎的。全国各地,各部委,加上财经媒体和交易掮客,一众人等密集发声,目的就是要用高频的信息,推动购房者尽快做决策,不给他们时间思考。因为,人对失去潜在利益的恐惧,是要大于对未知风险的警惕的。就像一个人去了传销现场,当所有人不断地喊着口号,快节奏地鼓掌的时候,他根本不可能理性分析台上的大师观点是否符合逻辑和价值。
而当一个人掏钱加入传销的阶梯后,他就会放弃内心最后一丝残存的理性,转而主动鼓吹他原来冷静的状态下根本就不相信的东西。因为,人总要为自己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最后,期房预售制度在庄家嘎最后一波韭菜之前是不会取消的。因为,只有卖期房,才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最大的债务杠杆。
至于,什么人会在这一波冲顶中接过大佬的债务呢?
首先,必不可能是大佬们自己。我说这些很多人不信。其实,真正的大佬们已经在22年把资产处理得差不多了。没处理的,要么是分散好了,以后改革也革不到自己。要么是跟着潮流起家的那拨人,由于进场的时间点比较早,溢价空间巨大,所以一点都不慌。
其次,也不太可能是特别底层的人被忽悠进来。这里不是说入门级的标的不能买,事实上,即便是超一线城市,现在也有大量总价不高的小户型可供购买。该消费的还是有人在消费。入门款的总价本来就没多大,亏光了也就那么回事。
只有所谓的改善型刚需,手里有个几百万,家里有着一两套房的中产,才是这次庄家收割的对象。你仔细看所有的政策,其实都是指向这帮人,利率对应高贷款总额,限制放松对应有房有贷。
庄家为什么要选择这群人?
第一,庄家希望有人接新盘。你看一下超一线新盘的总价就知道,这种房子底层是根本买不起的。只有中产才有这个钱和机会。
第二,即便是二手置换,也只有中产能接受大佬们的库存房。大佬们当年拿到手的库存,可都是好东西,现在价钱也不低。
第三,中产站岗能挺得住,一部分中产,本身就是政策中产,凭运气赚到的钱,最终是要还给庄家的。另一部分中产,确实是社会中的牛人,现金流充裕,背债最合适。
逻辑就是这么个逻辑,至于更多细节,咱就不方便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