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越美国之后要怎样继续发展?
- 10 个点赞 👍
其实我觉得中国作为老二追赶美国的状态是一种国家最健康的状态,既不弱得难以自保,也不骄傲自满,因为有外在压力,寄生虫相对比较少
最好一直把美国当做老大追赶,哪怕未来美国真不行了,我们还假装它仍然是第一强国,保持这种健康的发展心态
查看全文>>
M3小蘑菇 - 2 个点赞 👍
不是已经有规划了嘛
太空是中国未来新的增长点
首发|2050年国家航天规划中国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局限于地球上,否则会陷入惰性,而发展停滞。
太空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一直保持发展的本色。
中国不会成为发达国家,而是永远在发展中的国家。
查看全文>>
最丑的石头 - 1 个点赞 👍
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最先进、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地球人向往的最佳胜地。全球最尖端科技人才的向往之地。其他国家纷纷来中国学习、膜拜治国安邦之道。
查看全文>>
天地融 - 1 个点赞 👍
还是活在当下吧,如何超越,你我该如何做?不用焦虑未来,他自然会来。
查看全文>>
设计战争 - 1 个点赞 👍
早的很,超越不仅仅是GDP超越,真正的超越是科技、军事、国际影响力全方位超越。
查看全文>>
喵星扫地生 - 0 个点赞 👍
中国有句古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没用永恒稳定的关系,只有相对的利益互赢。
这个问题换个思路你就会明白,
如果中国是滇南三藩,美国是康熙,
世界大战初定,冷战绵延,美国自然来不及关注,或者说放任对世界总体相对和平的中国发展,
一旦世界平稳,追求的不是和平稳定,而是经济发展和地位挑战,
请问,康熙如何做的?
当然,我们不评价结局,但结论是确定的,一旦中国真的挑战了美国的底线,
势必引起新一轮的世界大战,
重新洗牌,胜者为王。
查看全文>>
如之初来 - 0 个点赞 👍
996 007式发展
查看全文>>
绝不凝结的水 - 0 个点赞 👍
先别想怎么吃,关键得将鸟射下来。
查看全文>>
君子动口 - 0 个点赞 👍
这个问题的问的好,我超越马斯克以后,要怎么样发展呢,回答!
查看全文>>
钢铁侠客 - 0 个点赞 👍
我们的目标始终是星辰大海,那里才有真正的挑战。
从古到今一直如此。
查看全文>>
随剑飞扬 - 0 个点赞 👍
首先我们假设题主说的中国超过美国是指GDP超越
那么我再给题主普及个知识点:
- 2021年,中美GDP差距为5.59万亿美元
- 2022年,中美GDP扩大到7.37万亿美元
- 2023年,中美GDP差距进一步扩大到9.46万亿美元
- 2024年,中国GDP17.79万亿美金,美国GDP27.72万亿美金,差距扩大到10万亿美元,倒退回回到2008年水平
所以在目前中国GDP在长期维持5%或可能更低,美国维持在2%左右的增长率的情况下,中国如何才能超过美国呢???
查看全文>>
王国佬 - 0 个点赞 👍
中国超越美国后的发展蓝图:高质量增长与全球治理新格局
2025年2月17日 综合报道
随着多项国际权威预测及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在2025年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经济总量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后超越时代”持续巩固优势、应对挑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地位
中国经济总量的超越,得益于制造业升级、科技创新及内需市场的扩大。未来,中国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例如,在半导体领域,尽管中国已实现7nm芯片全国产化,但EUV光刻机等关键技术仍需突破。同时,人工智能、量子计算、6G通信等前沿领域将成为重点投入方向,以巩固技术领先优势。
中科院院士路甬祥指出,到2035年,“中国智造”有望全面引领全球,但需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协同上持续发力。
二、扩大内需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与外部需求波动,中国将加速“内循环”战略落地。通过提高居民收入、优化社会保障体系,释放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但需进一步平衡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与实体经济的活力。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的研究显示,中国实际购买力GDP或已达美国的4倍,这为内需驱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深化国际合作,重塑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需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技术、产能合作。例如,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贸易额近年大幅增长,未来或成为稳定外贸的重要支柱。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加速,通过数字货币、跨境结算体系创新,逐步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五角大楼报告指出,中国在军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已引发美国警惕,但中国始终强调和平发展,主张构建“多极均衡”的全球安全框架。
四、应对挑战:核心技术自主与绿色转型
尽管中国在多数领域实现反超,但高端芯片、精密机床等“卡脖子”技术仍需攻坚。此外,碳中和目标下,绿色能源转型压力巨大。2025年,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全球40%,但传统产业低碳改造仍需提速。
五、提升软实力,打造全球品牌矩阵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输出重塑全球形象。比亚迪、华为等企业已跻身世界一流,但需在标准制定、品牌溢价上进一步突破。上海沪琛品牌策划机构预测,未来十年中国新锐品牌将主导全球消费市场。
中国超越美国并非终点,而是新一轮发展的起点。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开放包容为底色,以可持续为目标,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正如外媒评价:“这场超越不仅是经济的,更是文明范式的迭代。”
查看全文>>
羊羊记录单 - 0 个点赞 👍
引领人类走向星辰大海!
查看全文>>
旅游达人 - 0 个点赞 👍
接下来像打破封建社会那样的周期律,也就是永保第一,不要又滑下来了。
查看全文>>
LaoZHU - 9 个点赞 👍
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明话,
暗话是世界共产主义!天下大同,不被资本所累,资本为人服务,把隔一段时间就出现的经济危机这种资本主义的顽疾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发布于 2023-07-30 23:4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铁靴觅处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李观海 - 2 个点赞 👍
4G光元:中国能不能超越美国,什么时候超越美国,超越后要怎样发展?这都是一个很很遥远的问题,中国的发展速度迅速放缓,这才是今天需要关心和讨论的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近年来成为中国的热门话题,中等收入是一个国家达到中等收入的水准,人年均GDP达到1-1.2万美元,历史上有101个国家和地区,曾经经历过一个快速发展期,人均GDP从1000美元迅速增长到1万美元左右,但当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后就停止了发展,开始经济崩溃,有很多还沉沦在陷阱里无法自拔,这种现象被人总结为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韩国亚洲四小龙摆脱了这个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了发达之列。其他剩下的97个基本上都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迅速地从低收入阶段转向中等收入阶段。但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发展迅速有所放缓,加上疫情三年封闭,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社会公平等多重挑战。
在中美关系恶化的前提条件下,在中国GDP再有10年8年即可赶超美国的呼声下?中国经济是步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还是美国的干扰和破坏?
0)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进步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人均收入无法继续提高的现象。关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
A.比较优势丧失
B.收入分配不均
C.制度转型滞后
D.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
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很简单,当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高端产品在质量上无法与欧美日竞争,而低端产品劳动力成本和产品价格也无法与第三世界国家竞争,导致人均GDP停滞不前。
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原因是一个很难讨论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对中国的经济算现状,很难讨论的透彻。日本经济学家土古英夫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罗格富提出了有可能中国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的观点,这一这一观点在中国是应受到批判的。但是他们的一些数据和依据值得与大家分享。
1)经济迅速放缓,2023年上半年,解封以后,第1季度 GDP环比增长是2.2,第2季度GDP环比增长只有0.8%。很多经济和技术层面上的人解释,这个经济变化那是疫情以后的经济恢复。
2)房地产不动产
土古英夫和罗格富提出了有可能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认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不是疫情以后经济恢复迟缓,而是过去20多年以来形成的房地产不动产,房地产泡沫开始崩溃是得到这些数据的主要原因。2020年,肯尼斯.罗格夫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家,曾说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是一个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不安全的顶点,现在2022年这个风险就冒了出来。
3)广义的不动产
土古英夫和罗格富提出了有可能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认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广义不动产。建筑业,钢铁业,水泥制造业,售楼,室内装修,园林景观设计,家用电器等等加在一起,被称为广义的不动产,把它加在一起,占中国的GDP的30%。
2004年以来,中国的总投资超过消费的支出的超过40%,这就是说投入大于产出。这种现象世界少见,世界各国消费率总要比投资率高一点,因为外国的大部分是私人公司,长期不赚钱的事情是没有人做的。
4)叠加投资和回报.递减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长期投入大于产出的根本原因是叠加投资,在中国拉动GDP的重要手段是基建,为了不断扩大基本建设,拉动经济。一条高速公路和高铁旁边再修一条高速公路和高铁,这就是典型的叠加投资。
当然,在中国的叠加投资远不止这些,仅澜沧江干流就规划有23级水电站。我们不去讨论这一条河上建多少个水电站合理,但是这种叠加投资,必然造成的受益递减,这是毫无疑问的。
AB2点,投一条高路,你会得到2点最大的收益,如果修了若干条高铁,回报就会递减。引以为傲的高铁,运营了15年,一直是亏损的赤字,国家铁路集团的负债现在是8,465亿美元,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往上叠加,不断的叠加投资,重复建设,就会造成了这个收益不断的递减。
5)消费疲软与就业困难
土古英夫和罗格富提出了有可能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认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是消费疲软与就业困难。
中国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和市场销售持续下行,投资合购房意愿十分低迷。境外名牌店大陆客排大队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国内旅游虽有恢复,但看不到他们买东西,基本上是矿泉水,盒饭,甚至方便面就解决问题了。
失业率提高,今年有1,100万大学生毕业生,政府自己公布的失业率是23%,一些经济学家推断失业率有44%,据说每周只要工作一小时就满足国家的就业标准。如果一个礼拜按工作5天计算,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将是400多万。同时,农民工的失业率也增加,因为是农业人口,所以没有放在我们的统计失业范围之内,但是农民工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的一个主要的构成部分, 在沿海加工型企业和城域的建设中,他们可是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一支生力军。也是中国的出口贸易的一个脊梁。
5)中国经济日本化
关于中国经济日本化的说法很多,日本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仍然不见起色,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型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
日本80年代经历了金融危机,房地产危机,有很多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现在只要吸取日本前车之鉴,最坏不过是再重复一遍日本的发展经历。但是日本经济泡沫是它成为发达国家以后破裂的,现在,日本虽然经济排第三,但只有1亿多人口,日本的人均GDP比中国高多了,14亿中国人要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是如何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6)《中国2030》是2012年世界银行写给中国的一个报告,其实要讲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中国应该完成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让私企参与国企竞争和国家垄断行业。11年过去了,没有把这个国企民营化反而倒过来,将国企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这就是国进民退,民企的领导人纷纷落马,有问题就把抓,民营企业可以说被管的死死的,既没有良好的融资渠道,更没有宽松的政策环境。
2023年7月19日,政府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31条"《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全国1.19亿户个体工商户、5000万户民营企业,有多少民营企业会相信这31条,现在还不得而知。
7)土地经济
中国经济挑战的另一个困境,就是中国的地方财政主要的收入是靠卖土地,过去的30年就是通过卖地来增加财政收入,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政府旗下大概有1万家地方的融资平台,这些地方政府的小金库,已经累计了84,653亿美元的债务。地方政府拥有的融资平台的债务实在太大,银行现在也有点儿扛不住了,如果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债务合并的话,就会变成金融危机的一个起因,
8)弯道超车的陷阱中的陷阱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的挑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重要性的不断降低,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从最早的做鞋帽衣裤这些比较低端技术含量的产品,到现在做后来手机平板电脑,逐渐的提高利润,逐渐的向高端科技产品过渡。
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高端产品在质量上无法与欧美日竞争,而低端产品劳动力成本和产品价格也无法与第三世界国家竞争,导致人均GDP停滞不前。
要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经济模式,转变为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就需要推动技术革新和进步。国家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从培养人才到基础科学的研究。
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里立科学技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很大,任何一个好的设计和好的产品上市第2天就有同类产品出现了。
在我所熟悉的通信,芯片和新能源方面,不能光投资应用层面,从各国发展的情况来看,没有基础科学的支撑。沙滩上盖楼房是盖不起来的。如果没有人才的培养和基础科学的研究,那你只能是学别人基础的研究上面的成果,所以所谓的弯道超车说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发布于 2023-08-22 15:57・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AGONG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事了拂衣 - 0 个点赞 👍
先说结论:持盈保泰的修炼内功,内力。
具体表现在:重视国内社会财富资源分配机制的完善落实,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要尽量全面,周到。
缩小国内城乡地区省份之间,在经济收入方面的贫富差距,核心:做好国内各省份之间的产业,经济结构分工,分配机制。只有利益绑定的关系,才是最稳定的,要尊重市场经济与人心,人性中的趋利,慕金拜权。
严格执行,落实《劳动法》规定标准,实现五天八小时工作制的双休,考虑到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地方,双休时间安排上,可以轮流衔接,既考虑了企业生产开工,也顾及了在职员工的休息权。
在保障劳动者休息权方面,考虑到国内社交软件与企业部门岗位之间的工作交接,客户联系维护,已经深度绑定,本人建议由国家队出手,领衔政策指挥,授权社交软件私企去专门为国内企业,打工者订制一个像:钉钉,企业微信类似的软件更多一些。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敬往事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