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男孩手机被母亲没收后情绪失控,掐住母亲脖子索要手机,如何看待此事,孩子沉迷手机应怎样制止?

搜狐新闻
1个点赞 👍

与其问如何制止沉迷手机的问题,还不如问问如何为人父母?

但是如果只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黄金时间已经过了,但是也有补救的措施。听我娓娓道来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其实孩子为何在某一个年龄段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反应,本质上就是父母没教好。

1、我们详细梳理一下从出生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

1.1婴儿前期(0-1岁)

关键点:孩子基本无情绪反馈,绝大部分是生理反馈,养育者精心的照顾、足够的爱以及满足婴儿的依赖性需求。

1.2婴儿后期(1-3 岁)

关键点:孩子的第一认知开始建立,父母允许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正向的积极的鼓励,比如跑跑跳跳看看绘本。

1.3儿童期(3-6 岁)

关键点: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渐清晰,父母需要支持孩子逐渐出现的独立精神,同时又保持恰当的控制以免在这个阶段失控。

1.4童年期(6-12 岁)

关键点:父母和老师必须以充满爱的关注,鼓励儿童顺利完成课程。他们需要学会重视成绩,并且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同时儿童要知道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让孩子自己选需不需要一些兴趣班。

1.5青少期(12-18 岁)

关键点:孩子的第二认知开始建立,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到其价值观,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 逐渐认清了自己,但是这时候的自己可能是虚幻的幼稚的自己,在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的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8阶段


2、结合该新闻视频分析母亲的行为。

2.1母亲最开始进行语言劝导时,语气也是非常不善的,由此可以推测该母亲平时大概率以严厉教育为主,特别可能是有了弟弟之后,对老大的关注就相较来说更少了。

2.2在明显已经开始肢体冲突之后,却还是把手机摔坏,其实很明显这个母亲也是很情绪化的,可能在家里平时也会很情绪话的处理问题,那如何要求一个心智都为健全的孩子不情绪化呢?

3、分析孩子出问题的关键时间节点。

大概率孩子出问题的时间是在儿童期(3-6 岁)和青少期(12-18 岁)。

首先说一下儿童期所出现的问题: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独立意识逐渐清晰,但是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所以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殊不知,这一行为将把孩子推入深渊。心理学的专有名字是服从性测试,孩子虽然不懂什么是服从性测试,但是他知道依靠哭闹去满足以及的欲望,孩子也在一步一步的去测试父母的底线,当他某天发现哭闹突然不奏效了,那就会有强烈的落差感,这时候就会通过其他方式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也就包括视频孩子的肢体冲突

其次在青春期时,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变强,越来越不容易被父母左右其思想和行为,这时候的具象表现为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还是觉得自己没做错,再加之无效沟通,就会导致父母和孩子的冲突的升级。


4、解决方案

4.1本问题孩子如何解决:由于孩子已经过来影响其思维的最佳时期,那现在一定不要在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这时候他要玩让他玩,但是不能睡觉不能吃饭,玩个够。时间孩子定,必须严格执行,中间坚持不住也必须坚持,再孩子精神要崩溃的前一秒结束这场闹剧,再把孩子叫道桌子前,一点一点去聊双方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时候孩子的心理是最薄弱的,给与正向的引导是最有效的)而且一定要记住,不能只要求孩子,也要让孩子来要求父母,情绪价值是相互的。长时间的去坚持,孩子的情况就会有很大的好转

4.2从小如何培养:其实抓住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很重要。主要是第一人格形成的时间,第二人格形成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抓好了,孩子出现问题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而且一定要记住,父母要做行动的榜样,不要孩子在看书,你俩在玩手机。而且一定要多鼓励,多正向引导,这样孩子不仅仅能往父母想引导的方向走,同时也能更加自信,更有成就感。


总而言之,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有同理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说教的时候也要做行动的榜样,不要以上位者的姿态命令孩子,相信亲子关系会更好,孩子的发展也会更好。


关注小厨,带你走进心理学的世界

发布于 2023-07-30 22:30・IP 属地马来西亚
王小厨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