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已经4天了,韩国常压室温超导材料被验证成功了吗?

华语科幻网
967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这位是东南大学的老师做的重复,整个过程是很规范的,绝对专业的合成人员。展示的第一个样品,没有悬浮,FC和ZFC也没有突变。这里说啊,他的纵坐标的数值是1E-7,跟华中的1E-5是无法比较的啊。东南大学老师这是直接截屏的PPMS,纵坐标是磁矩,单位是emu。华中的老师画图用的是磁化强度,单位是emu/g。考虑到PPMS样品腔的大小,一般样品重量在10~100mg之间。所以两个人做的数据大概不会查一个数量级。

东南大学老师的这个样品,没有展示出任何超导的特性,也没有相变。但是他还有7个,让我们静静等待。

室温超导复现实验-全流程_哔哩哔哩_bilibili


以下是据说华科的兄弟在重复的样品。这个华科我问了,没有听说在重复的。当然也可能是不做超导的材料学的老师或者学生在重复了。

我为啥每次都说要去问,因为测试的数据跟测试的方法等等又很大关系。

单纯说数据:这个数据只能说明是一个抗磁性材料,看不出超导的痕迹。超导具有抗磁性,但是不是抗磁性就是超导。零电阻和迈斯纳效应是超导的充分必要条件。

最明确的就是电阻,电阻恒不为零,所以显然不是整个样品不是超导的。

下面就是好多人觉得胜利了的磁化率。这玩意只能说是抗磁性物质,但是从一开始闻老师就说这是一种抗磁性物质。他的悬浮也跟热解石墨很像啊。这个突变比较神奇,但是确定的是,这个突变百分百不是超导的转变。大家自己对照韩国人的arXiv,超导的突变都是磁化强度下去了,就不会上来。所以这个很深的触底很可能是测试导致的。抛出这个大突变,在320KZFC下,样品确实变成了比较弱的抗磁性。这个相变是存在的!但是也只能说发生了一个相变而已。

对于超导来说,磁化率的突变和电阻的突变是同时的。现在很多人都说,超导相很少,所以磁化率下降的不多。那么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在电阻曲线的同一个温度下,看到一个非常小但是可见的下降,因为样品内部有一部分电阻消失了。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看到这个电阻变化。

当然,必须说,如果对电阻曲线进行处理之后,是否能看到,这个是未知的,这就是为啥每次我都说我要找到重复人啊。

目前的结果是:支持样品有抗磁相变。仅此而已。但是目前重复的这个磁化强度,绝对不支持悬浮(似乎华中的哥们没提到悬浮)

你要非说,样品内有很少的超导相,所以电阻看不出来。但是磁化曲线有抗磁转变,就是超导。我就只能说这个判断是过于主观了。但是这个数据也不支持说完全排除超导。

根据目前的假设:这个样品中含有少量的超导相,这个负的磁化强度是来自这个超导相的。那么大概率其余的部分就是非常微弱的顺磁或者抗磁,否则超导相的贡献就更低了。因为不知道这个样品的密度,否则能大概测算下如果是超导相的话,体积分数是多大。

在这种假设下,有个最简单的一锤定音的方法,就是测磁光克尔显微镜。这种设备。可以看到磁通的变化。目前的假设是一个很弱磁性的基地上,有很少量的强抗磁性物质。那么磁场变动下,磁光克尔显微镜可以有效地看到磁通的不均匀变化。

最后,我依然倾向于,这就是一种抗磁性物质,不存在所谓的室温常压超导。但是这个重复数据,我只能说不支持存在超导,也不完全排斥超导。


首先,我依然秉持一眼假,绝对不是超导。

普通的人会认为,合成看起来很简单啊,重复就好了呢。

实际上重复并不难,如果重复出来是超导,就是我被啪啪打脸,万事大吉。

但是!如果重复出来不是超导呢?我们其实不能宣布韩国人的不是。原因很简单,你无法证明你重复的材料和他报道的是一模一样的。很可能是你重复错了。按照同样的流程,未必做出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材料和化学的无奈。

所以我要说,如果有课题组要去认真复现,其实需要很长时间,尽可能排出一切可能。才能勉强说,我觉得大概率他们的样品是错的。

对于一个一眼假的东西还需要这么拼命重复,实在是需要魄力的。

4天没有结果,我觉得不会是终点。韩国人会说,你合成的工艺不对。真的想做,继续努力吧

编辑于 2023-07-31 17:36・IP 属地青海
张子立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