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朋友在问,大学生/上班族应该如何系统性学习A股投资,我这里稍微聊一下。
最近花了五个小时,把A股具有成长性的公司筛选了一遍,整理出适合长线持有的股票,这些公司的护城河高,且所在行业平均市盈率处在低位,并且有极高的行业成长性!
两年前在无人关注士兰微的时候不断发文章梳理逻辑(文章都在,可以往前翻),而后拿下了重仓一个月翻三倍的成绩。

并在去年底部重仓新能源赛道,拿下八位数账户翻倍的壮举。

也买过几百块钱的茅台,五十块钱的比亚迪。
2.
在去年比亚迪突破300后,我多次文章聊过已不值得继续持有,泡沫化已形成,后市不具备上涨潜力。
投资要学的就两件事,第一,如何评估企业的价值,第二,如何思考市场价格。
首先分析企业必须遵从自上而下的框架,从宏观开始,外围&内部环境,再根据筛选后的逻辑选出具体行业,再从行业中选出最具有护城河的公司,找到相对低估价,坚定持有它。
举个例子:
比亚迪300的时候市面上不断有研报吹捧,引发无数散户跟风,这个情况一旦发生基本上离下跌不远。
且新能源车存量环境已开始饱和,配套服务跟不上汽车销售速度,从而导致销量边际递减,人们的关注重点开始放在了续航、充电桩、换电等方面。
并且对于新能源的追捧也开始出现问题,新能源电池的形成与打造,是否真正环保?这又成了新的问题。
以上逻辑让比亚迪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到了一个长线卖点。
我经常说,长线赚的就是泡沫的钱。
综合来看,300的比亚迪当时已是高估,不值得继续关注,想了解的朋友可回溯文章。
3.
总是很多朋友说,刘少,你价投也做,短线也做,趋势也做,你到底在做什么?什么都做,是不是什么都只懂皮毛?
什么赚钱做什么,研究什么,就这么简单。
这是适应市场的结果。所以我一直建议每个人在A股里都要有两个户,一为短二为长。
短线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出现暴利:

长线较稳,需要的操作不多,但必须每天深化逻辑:

因为你想在A股里通过单一方法赚到钱,那和你只用一种拳法上擂台一样,打篮球你见过只投篮的后卫没有?没有几手拿手的上篮称得上合格后卫?
对于市场而言,顺应市场,跟随市场,这是根本,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意淫里,以巴菲特激励自己,时代不同,政体不同,完全无法类比,更何况巴老是通过一级市场发家。
顺应市场的结果就是:你必须得找到市场最有赚钱效应的那块,什么赚钱做什么,跟着做,足够。
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理解的朋友就不要再问。
4.
干货来了。
A股长短线你分别需要掌握什么,两个公式足够。
长线=研究能力+一定的金融基础*研报&媒体分析能力+耐心
短线=市场分析能力+一定的短线基础*新闻敏锐度+纪律性
注意到没有,这里的研报与分析能力用的是乘号,是拉开差距的地方。
有人说,不就是读个文章吗?数据也都会同比与环比,不需要我自己比较,一目了然。
现实并不是这样。
从底层来看,研报有价值吗?有,价值多大?取决于阅读的人。
在券商工作过的朋友就知道,许多研报的撰写用的是实习生,审核的才是分析师,水平很一般,也很水。
里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分成两块,一块是主观判断,一块是客观现实,比如数据、比如知名机构发出来的行业前景。我们唯一要关注的,是客观现实。
但我们大部分人在阅读的时候,是分不清主观与客观的,导致的结果就是:你无法独立思考,那你和其他千千万的研报阅读者有什么区别?
比如,光伏某研报:“制造环节中,大尺寸电池预计延续供需紧平衡,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硅片环节竞争格局较好,有望保持较好盈利。硅料价格下降中,建议关注一体化组件、硅片和电池环节,受益标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 隆基绿能、TCL中环、爱旭股份、钧达股份。 ”
看表面你会直接得出的结论是,买入大尺寸光伏片,实际上你在研报发出的时候买入,刚好买在顶点,亏10%以上。
正确的思路,你从这段研报得出来的信息,仅仅是:硅料价格正在下跌。其他的信息全是主观,根本构不成任何一个买点逻辑。
通过这一逻辑,跟踪硅料价格,很容易在后续硅料价格拐点时做出买入操作,买在大涨前。
锻炼判断客观事实的能力,是需要长期训练的,最好的方法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用纸笔记录客观事实的部分,画出一个思维导图,用自己的逻辑把所有事实串起来,这才是阅读一封研报的重点。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练习很难,更快更简单的方法,其实是跟着牛人一起看。
信息噪音的力量是巨大的,比你不阅读的伤害更大,因为它会给你洗脑。
所以,筛选优质的研报、刻意练习研报阅读能力、提高金融水平,这都是长线必须要有的基本素质。我们这里以后会考虑做一个研报筛选的社群,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最快的方式自然是跟着已经有成绩的投资人一起解读,思维得到同步提升,也能比较快地知道问题所在。
这里的金融基础包括财报阅读能力、以及至少本科金融学的定性能力,否则不要碰长线。
长线做得好,一年两三倍不是什么问题,短线做得好,一年十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
同时,我的建议是,资金体量小于七位数,不要做长线。短线是存量博弈,体量大了后,不要做短线。
5.
刘少也曾在价值股上翻过跟头。
比如在20年初,我几乎是全网最早提出抱团股破灭的人,当时的逻辑已从价值转向成长风格。
但后来有一段时间还是被市场&媒体噪音左右,买入A股某工程机械龙头,亏损极大,而后只能止损,深刻反思。
它的基本面极好,业绩极佳,也能跟得上基建炒作的浪潮,符合了许多条件,但从自上而下的核心来看,它最根本的条件都没达到——它并不是成长股,它的价值已经趋于稳定,在流动性高的市场里,它的现金流是不值得被定价的。
短线做的是快准狠,做的是市场情绪。
有人总说,投机到最后就是归零,这句话有个前提,成熟市场。
A股是不成熟市场,这块有很大的利润可图,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涨停板限制。一旦有这个限制,能做局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短线利润归根结底就一句话:你吃的就是涨停板的溢价。
比如,在美股里,经常一天有二三十个点涨幅的品种,A股同,但由于市场限制,它只能一天十个点十个点地涨,而且每天都会给机会让你一起吃这块肉,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卖点的掌握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否则会以跌停丢利润告终。这也是许多人做不好短线的原因。
6.
最后,金融投资是一门学问,但它并不难,我一直坚定一个逻辑:给你讲五分钟金融,或者看五分钟文章,你要是不懂,就证明这人根本自己也不懂。
没什么复杂的东西,但大多数都需要一个引路人,大道至简,这个词用在投资里再适合不过。
帮助大家把书读厚,再读薄,这就是我的使命。
帮大家列举了五个,名气不大,但是看好的公司:
- 中国铁建:央企估值最低的建筑公司,值得长期持有
- 利元亨:严重低估的新能源平台公司,兼光伏、锂电等高景气行业
- 赛力斯:携手华为,与华为共同做新能源车,前景可观
- 百济神州:创新药第一股,其中出海单品计划在23年1月美股上市。
- 晶澳科技:完善的一体化光伏电池布局,遍布全球的品牌渠道。
7.
总结,做长线投资要符合两点,第一公司质地符合自上而下的逻辑,第二,买的点位足够低,两者缺一不可。
光有表面的研究成果没用,必须等到市场达到恐慌点位才能开始买入,所以券商自己的交易员往往成绩不好,因为他们只有研究,没有严格控制买点。
同时,光抄作业用处不大,每个人点位不一,体量不一,很难做到同步进行,必须有符合自己性格、体量、时间的一套系统化体系才有用,否则大多数人终是被所谓媒体&大V带飞的韭菜。
市面上短线博主太多割韭菜&杀猪盘,长线博主太多一通胡说,没什么水平,我在网上写文两年,没删过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可验证,帮助大家回溯每天市场。
包括我自己,对于哪天的市场有疑问,都会翻到当日的早评,再看一遍,对于回顾市场有极佳效果,建议每一位读者朋友也可以一起做。
投资是一件系统化的事,要花时间精力学透才有效果,不懂回溯,就不要做投资了。
全文完。

正文结束,最后送大家份福利!
我把这两三年用到的资料和思维整理成了一个小册子。
里面资源很多,涵盖了:看好的研报、短线打法、基本面阅读、复盘必备工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