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回答

为什么大家都执着于读书改变命运这样的小概率事件,难道不知道小概率事件一次事件中几乎不可能发生吗?

无知者
272个点赞 👍

我认识一个朋友,目前在做专升本以及自考本科相关的业务。

在认识他以前,我虽然也知道专升本和自考本科这回事,但我不知道这个群体是一个多么大的规模。而在了解到他的业务量之后,我才感慨于在如今这样一个本科生已经被说的一文不值的时代里,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人在为了一个非全日制的本科学历而折腾。

而更让我意外的是,有时候为了提高通过率,考生们甚至还会愿意报考外地的院校。比如,北京这边就有一些人报考四川、云南那边的院校,进行远程学习,然后每年到学校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学校里考试。每次来回一趟,交通住宿费都要花几千块钱。

当然,这些人大多数都不是喜欢学习,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本科学历而已。有的人是为了满足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的最低学历要求,有的人是职场晋升需要一个学历打底,有的人是为了相亲或者做其他事情,需要一个至少还算体面的学历……

但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总之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之所以愿意花几万块钱去买这么一纸学历,就说明在他们的人生中,这张学历肯定是有用的。

这也大概算是社会的一种分层。对于早已取得了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来说,可能因为本科学校一般,很多人并未享受到他们心中学历带来的好处。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却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拿到一份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不值钱的本科学历。

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本科学历,其实就已经是很多人不可触及的天花板。

不要用什么本科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本科毕业挣得还不如外卖员多之类的当例子来说事。一个本科生想当外卖员随时可以当,但是一个大专生想考最低限制本科学历的街道公务员,却也只能是想想。

这里说的还只是本科,如果是到研究生、博士,那就更是另一个样子。

在之前的一个回答里,我提到过我看过的一个新闻,说是一个大专生一路读到博士的事情。这个学生从武汉的一所普通职业学院读起,最后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为博士生。这其中的坎坷自不必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也许因为第一学历的问题,她难以去到好一些的高校,但是她的人生出路总归是比自己当年的大专同学好的多了。

我老家的亲戚里,绝大多数人家的孩子考的都是二本及以下的学校。但是,这里面的大多数人,也都还生活的挺不错。有的成了县城学校的老师,有的进了县城的国企,有的则考上了公务员,还有的在大城市工作,几乎所有人都离开了农村,在城市里安家落户。混的稍微好点的,还可以把家人接到城市来生活。

我们老家亲戚们的观点,就跟 @韩愈字退之 的回答里说的是一样的,在老一辈的人眼里,不管什么工作,至少不用种地、不用风吹日晒,挣得还比种地多,这就已经是非常大的成功。

像是我家里某个亲戚的孩子,二本毕业在县城的国企化工厂工作,一个月工资大几千块钱。在一些知乎人的眼里,二本+天坑+进厂+县城,几乎所有的坑全踩了。但是,逢年过节,在亲戚的眼里,这依然是“有出息”。

因为村里没读书的或者说没考上大学的,根本不可能在县城里找到这样一份工作,还能保证每月大几千的工资。

站在这个角度上,读书改变命运就是个大概率事件。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和录取率而言,只要你愿意读书,哪怕你家里很穷,国家也有能力让你从小学一路读完大学。

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读书是他们可以选择的风险最小、可能性最高的脱离贫困的道路。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在甘肃贫困县的孩子,只要能上个江苏的大专,毕业后在苏州、昆山这种地方的制造业厂子里找到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然后攒上几年钱能在郊区买一个不大的房子,这就已经算是改变命运了。

放到现实里,你在苏州街头遇到他,你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个土里土气、穿着皱巴巴且还带着油污的工服正在挤公交的工人。但你未必知道,对于他们的家庭而言,他却已经逃离了几代人的贫困处境。

当然,也不能不考虑均值回归。对于一些本身就已经功成名就的家庭来说,子女混的不如父辈反而是大概率事件。比如,如果你的家庭是处级以上官员、上校以上的军官,那么其子女很大概率是无法超越父辈的。这主要是因为,能够混到这种级别,本身就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叠加的低概率事件,而运气、时代机遇这些东西往往是不可复现的,仅仅只依靠读书和人脉不一定就有用。同样,今天能考上清北的这些人——尤其是对留在一线城市的人来说,其子女考不上清北的概率可能会超过80%乃至90%。

但普通人不必在乎这些。如果你的家庭就是个普通家庭,那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基本就能有个不错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如果不把目标定的过高,那么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读书来将自己生活的环境提升一到两级。你若是农村家庭,考上大学,大概率可以在县城或者普通的地级市安家;你若是县城家庭,则大概率可以在地级市安家。而如果想要在一线城市扎根,最起码也要是二线城市或者是二三线城市条件较好的家庭才会比较稳。只不过,现实中的问题是,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必须得在毕业几年内挣到足够一线城市买房买车且无忧生活的钱,才叫彻底的“改变命运”——但如果将这定义为“改变命运”,那读书改命的确是个小概率事件。

某种意义上讲,我极其反感“逆天改命”这类词语。尽管一个人生长的环境,的确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一个人的发展,但是不管是读书也好还是其他努力也好,你坚持下去,脱离自己现在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大概率的事情,根本算不上什么“逆天”。苦大仇深地感动自己,将全部的人生压在一两次前途未卜的选择上,也没有任何意义。

至于你的问题本身,也已经说明了当代人普遍焦虑的根源:

一般意义而言,算上中考分流考取985大学的概率为1%,再加上985也同样有许多天坑专业,成功的概率甚至还要小于0.5%,甚至低的多。

如果你依然认为只有成为你自己标准里那0.5%的部分才叫做成功,那么不妨一开始就放弃读书,节省下来的时间或许能找到概率更大的“成功”道路。

发布于 2023-08-01 20:20・IP 属地北京
Zpuzzle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