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屁养孩子,那时候人比狗贱。
我爸出生、成长在那个年代,他说他最感激的人,除了我爷爷奶奶,还有村里一个老奶奶。
他说他十来岁的时候,因为生病病得奄奄一息。我爷爷奶奶都准备挖个坑把他埋了。
村里有一个奶奶,看不过去,问怎么不带孩子去看病。爷爷奶奶面露难色,没钱。确实没钱,家里除了我爸以外,还有5个孩子。都是半大的小子或菇凉,个顶个能吃。家里就从来没吃饱过。
所以,别说存款了,连存粮都没有。上哪去弄钱看病?
这个奶奶看不得我爸一条生命因为没钱耽搁,借了爷爷奶奶五块钱。爷爷奶奶把我爸带到卫生院,用五块钱救活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说,不可能吧,五块钱都凑不出来?
其实,说凑不出来是假的,亲戚家挨家挨户去借,求爷爷告奶奶,总能凑出5块钱,毕竟谁家没几个亲戚?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要凑?
凑钱的前提是,人比钱值钱。但是在那个年代,恰恰不缺孩子。
我爷爷奶奶其实本来有7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很早就过世了。也是因为生病拿不出钱救治。
所以,对他们来说,7个孩子,6个孩子,还是5个孩子,区别真不大。
无独有偶,我外公外婆家,也有孩子早年夭折的。我有个舅舅,很小的年纪,就掉入水塘淹死了。
原因无非是大人都要赶工分干活,没空照顾孩子。孩子如果小的话,还能绑在背上干活,大了就没辙了,只能把他们放在家里,要么就放在田间地头任他们自己玩耍。
在这种情况下,我那个舅舅,自己在家,不慎掉入了家门口的水塘。因为大人都不在家,等发现时黄花菜都凉了。
那个年代,一个孩子没了,对父母来说,其实也就是一段时间的难过,因为家家户户都五六个孩子,正如题中所说。
比如,我外公外婆生了3个儿子,3个女儿。
至于题主说的穿暖吃饱,那更是笑话了。我外公是生产队的会计(属于不错的农村阶层),家里劳动力也多,我母亲是他最宠爱的小女儿,家里有啥好吃的,总紧着她。就这,我母亲说她还不能顿顿吃白米饭。
对,那时候别说吃肉,能顿顿吃纯白米饭,不掺杂红薯,就是大户人家。
我母亲说她那时候不敢去上学。为啥呢?因为她的衣服,都是我舅舅穿剩的。她一个女孩子,穿男孩子的衣服,确实难为情。
但是没辙,没钱买新衣服。只能老大的衣服小了,老二穿,老二的衣服小了,老三穿。这就是所谓的穿暖和吃饱。
我爸说他现在还记得当年晚上饿得睡不着的日子。他家一天也就吃两顿,还以红薯居多。
晚上好不容易睡着了,凌晨四点多,他被我爷爷奶奶从睡梦中赶出去干活。啥活?捡狗屎。
对,就是捡狗拉的屎,用来肥田。那时候也没有化肥,只能弄点农家肥。
我爸说,他捡了一会,实在扛不住了,就找个树头靠着睡觉。有时候被爷爷奶奶发现了,就抓住吊起来打。
我爸有个姑姑,一直没出嫁,看不过去我爸他们天天晚上挨饿,偶尔接济他们一顿。
我爸说,那个姑姑,是除了村里的老奶奶外,对他最好的人。
老奶奶救了他一命,他姑姑隔三差五救了他的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