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年内国产游戏版号发放数量增多但「游戏上线率却未提升」,大量未上线游戏运营公司系「小微企业」,如何解读?

经济观察报
1个点赞 👍

两个原因

1.市场环境变了

变化的原因其实和那个不能说的黑暗游戏相关。

黑暗上线前,黑暗上线那一年和黑暗上线几年后的现在环境都是截然不同的。

简单的来说就是国内游戏玩家特别是手游玩家,他们的游戏审美被动的有了提升,自然很多之前能卖座的游戏现在不那么受欢迎了。

主要重点特指mmo,虽然有玩家享受社交,但更多的玩家不想成为别人的游戏体验。

2版号导致的人力成本提升

对很多小公司来说,这几年,首先是原有业务逻辑的彻底改变。

特别是之前经常见到的换皮手游,它们的产品逻辑基本都是上线-买量-捞一笔钱,开始下一波换皮。

例如各种棋牌,三国,卡牌类游戏从14年开始就都是这个套路,美术外包,开发项目组基本就几个人,所有的重点都在走量,付费,留存上面。

这很互联网化,以产品的思路做游戏,所以这些游戏都是重运营而轻内容。

这些换皮手游都是一个个净利润爆表的好产品,但是都不让啥好游戏。

特别是很多棋牌类,更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而版号的初始目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但是先审后上的机制,加上不合理的突然断流,导致了很多游戏公司面对市场的变化是彻底懵逼的。

他们也想改变但是~

原则上来说,由于版号的限制,很多小的游戏公司也在改变,出海太难那便只有疯狂卷质量了撒~

把游戏做好肯定是要疯狂招人,于是公司运营的成本从买量导致的营销成本变成了为了提升游戏质量而大规模招人,从而飙升的人力成本。

当然这也是21年游戏从业人员工资飙升的原因。

钱投到营销上,还是会有转化的,但是投到人力上那就不一定了。

众所周知,1个人挖一口井需要10天,2个人能减少到5-6天,但是100个挖井的人也不能挖出一口一直赚钱的石油井。

人力的增加并不代表着游戏质量的迅速提升,中间还涉及到团队的磨合,领导的选择,游戏项目管理的完善等等。

而国内的工作室大多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只能陷入招人,赶时间疯狂做项目,等版号,项目组解散,版号下发,商业评估游戏质量太差,玩家不买单旧代码全是屎山,改不动拉,最终只能放弃的恶性循环。

从这点来说,版号制度确实起到了倒逼精品的作用。

毕竟版号就一个,你也确实没法换了,但逼死了换皮手游就一定会有好游戏出现么?

从每一款高投入的新游,刚内测就能成为b站up主们的吐槽狂欢流量来看,还差的有点远。

编辑于 2023-07-31 18:43・IP 属地四川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珠圆玉润的小猫咪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